首页> 中文学位 >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兼论伦理叙事中彰显的叙事伦理
【6h】

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兼论伦理叙事中彰显的叙事伦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日常伦理叙事

第一节亚当与夏娃

第二节父辈与子辈

第二章身体伦理叙事

第一节爱情与性爱

第二节生存与死亡

第三章历史伦理叙事

第一节文革史

第二节移民史

第三节三层互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严歌苓的文本入手,借助伦理叙事和叙事伦理这两种分属于主题学和阐释学的理论对她的创作进行解读和研究,并将叙事伦理和伦理叙事两种理论进行整合思考,从而探讨严歌苓文本的伦理价值和叙事价值,以及作者独特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叙事意旨。 传统伦理观念因后现代思潮的冲击而导致伦理批评有了新的阐释空间,本文引言借此论述用伦理叙事和叙事伦理的理论方法论证严歌苓小说的可行性,并对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论证了严歌苓文本的三层伦理叙事:最为普遍的日常伦理叙事,贴近人生的个体身体伦理叙事,作者质疑历史和借助历史言说寻找民族文化身份的历史伦理叙事,并考察在文本中这些伦理叙事所彰显出来的叙事伦理。 在第一章中,日常伦理叙事作为最普遍的伦理存在主要有两层伦理关系:男性与女性,父辈与子辈。严歌苓的日常伦理叙事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既带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又有大胆的挑战和突破。通过书写不寻常的两性伦理以及家庭中的父辈与子辈间的非常态亲情伦理,作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伦理观念的伦理叙事和伦理姿态。相比传统伦理中夫主妻从的纲常关系而言,严歌苓文本中的女性带有传统女性的美好品性但又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她们是两性关系的拯救者,也是失败者;她们是爱情的自由女神,打破了禁忌,却没能战胜传统伦理观念左右下男性的性别与文化的优越心理。在父辈与子辈的伦理叙事中,作者提供了亲情关系的新异表达:既有冷漠的非血缘的亲情,又有血缘母子间非常态的情欲关系,理想之父缺席,母亲对儿女的爱突破常规。作者展现了她的日常伦理叙事中超人伦的叙事伦理:对人性的尊重,对人间道德的挑战。 在第二章中,身体作为情与欲、生与死的载体承担了更多的伦理内涵。严歌苓打破了讲求载道和清心寡欲的传统的身体伦理,对女性的本能欲望进行了有力地表达以及大胆地肯定,显示出了作家的终极关怀。她赋予她们奇特的死亡方式,怀以悲悯式和赞美式的认同,借助死亡给予她们新生的希望。在颓废中寻求振作,在死亡中寻求新生,勇敢地生,勇敢地死,都带着美丽的光环。严歌苓通过对身体伦理的认知态度和书写方式进一步彰显了她坚持的叙事伦理:知识才是小说的唯一道德,展现世界存在的新事物、新情感和新精神景观才是文学的道德。叙事伦理学不承担宣扬道德的功能,至于如何找寻存在悖论的出路是理性伦理学的任务。在第三章中,严歌苓把个人记忆和宏大的历史记忆对接起来,把个人悲剧和民族灾难连接起来。这实际上包含了双重的现代性诉求,即个人主体和民族家国两个层面,作家最终借助文革史和移民史这两个能够充分展示人性善恶与民族文化身分的舞台进行历史伦理叙事书写。作者通过想象历史、记忆历史、考据历史三种方式完成了对历史真实的质疑和去蔽,以此指明历史叙述的多样性和历史阐释的无定性。作者关于历史的叙事伦理是通过个体与家国的互证、历史与文学的互证、历史与人的互证这三个层次来完成的。 在结语中,我们进一步对严歌苓的叙述伦理进行总结:冷静的叙事方式,高于人间道德、超越传统人伦的认知态度,对善恶一视同仁又怀以悲悯的终极关怀。 从伦理哲学和叙事学角度考察严歌苓的小说创作,本文得出结论:严歌苓的文本是诸种伦理关系以叙事话语形式进行的叙事呈现,而作家主体的叙事行为又体现了新的伦理诉求,展现了作家对叙事伦理的追求意旨。

著录项

  • 作者

    马骁;

  •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 授予单位 南开大学;
  • 学科 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罗振亚;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伦理叙事; 叙事伦理; 严歌苓;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9:1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