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柏拉图政治哲学研究
【6h】

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柏拉图政治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 柏拉图之前的希腊政治思想及其理论局限

二 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发展演变: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

三 政治哲学的后世发展与研究柏拉图政治哲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 《理想国》理念中的政治哲学

第一章 理想性政治哲学的涵义

第一节 对《理想国》中政治哲学特性的争论

第二节 《理想国》中理想性政治哲学的蕴涵

第三节 《理想国》中理想性政治哲学的意义

第二章 宇宙论——理想性政治哲学的思维框架

第一节 柏拉图宇宙论形成的思想背景

第二节 柏拉图内在目的论的宇宙论

第三节 柏拉图宇宙论视域下的理想性政治哲学

第三章 正义论——理想性政治哲学的价值论证

第一节 什么是正义——“正义理念”与“现实中正义”的分殊

第二节 正义理念是源自至善的政治价值根基

第三节 现实中的正义是“指向至善”所生产的和谐社会关系

第四章 知识论——理想性政治哲学的认知基础

第一节 知识论的政治旨趣

第二节 知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知识论与理想性政治哲学

第五章 德性论——理想性政治哲学的道义根据

第一节 《理想国》中德性论的含义及其理想性特征

第二节 德性与政制

第三节 德性与幸福

第六章 教化论一理想国家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教化的政治价值——生产趋向至善的现实和洽

第二节 教化的本质——引导心灵的转向

第三节 教化的实施——铺设具体的向善之路

第二部分 《法律篇》中的现实性政治哲学

第七章 现实性政治哲学的涵义

第一节 《法律篇》的主题

第二节 “法律’’的特性

第三节 作为现实性政治哲学的《法律篇》

第八章 现实性政治哲学的本质论

第一节 法律的理想性之维

第二节 法律的现实性之维

第三节 法律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第九章 现实性政治哲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立法的目的——整体美德

第二节 立法的原则——明智、节制、友爱

第十章 现实性政治哲学的实践论

第一节 法律的序言

第二节 关于教育的法律

第三节 关于刑罚的法律

第三部分 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的分疏与融合

第十一章 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演变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演变的原因

第三节 演变的实质

第十二章 对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的理论反思及合理形态政治哲学的建构

第一节 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理论价值和自身局限

第二节 现实性政治哲学的重要意义与可能理论误区

第三节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现实性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政治生活始终包含理想与现实两个维度,理想是应当怎样,现实是事实如何。应当表现为一些价值准则,或者说是依据或根据;事实则表现为现实条件、问题、经验内容等。政治哲学在把握政治生活理想性方面,对理想、应当要做出理论上的推定,即从自然性或宇宙本性、神性、人性等终极设定中推断出人类生活的理想性应当。另一方面,政治哲学要考虑到政治生活的现实性层面,即通过经验考察、历史分析、人类学考证等,关注人类生活的现实条件。这样一来,政治哲学可能会出现两种形态,一种形态表现为追求政治理想,把政治理想看成是现实政治的建构原则,不考虑现实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单纯追求把一种终极性标准变成现实生活的要求,人们把这种形态的政治哲学称作理想性政治哲学。另一种形态则是从政治生活的现实要求和理想性追求的双重视角,既考虑理想实现的现实制约,又不忘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在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维度的良性互动,制定相应的制度,生成相对完美的生活方式,我们称其为现实性政治哲学。两种形态的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中分别得到充分展现。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思想和脉络,把握其内容和特征,不仅要还原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本来面貌,更是对政治哲学本身的深刻反思。
  柏拉图极为关注雅典政治上的衰退和健全政治的重建,在《理想国》中,他秉持着理想性政治哲学的思维和解释框架,从产生稳固持久城邦的“正义”开始,深入地讨论了正义的善性本质、人们对这一本质的认知以及这一本质的表现和实现等问题。其整体思路主要通过正义论、知识论、德性论、教化论、宇宙论的形态表现出来。在《法律篇》中,柏拉图充分注意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从现实条件和现实过程出发,在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中来思考人的公共生活方式。就此,他围绕“为什么需要法律、怎样制定和执行法律、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即从法律的本质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层面展开论证。
  从柏拉图两篇主要政治著作的内容变化、演变原因、各自特性的分析来看,其中理论主旨的不同带来了其哲学运思方式的差别,从而表现出两种理论形态政治哲学的特性差异和思想嬗变。我们称之为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的演变。作为考察人类政治生活的两种不同进路,两种形态政治哲学间并不是相互否定、彼此不容的,而是各有其价值,共同构成了柏拉图对人类政治活动的深刻洞见。
  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的分疏源于对政治生活中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之间关系处理方式的不同。理想性政治哲学凸显了理想性维度的重要性,但它的缺陷主要在于将两个维度绝对分隔,并把现实性维度归结、还原为理想性维度,致使政治哲学变成了抽象规范的理论建构和辩护,这样实际上抹煞了人的现实生活,是以一种普遍主义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建构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现实性政治哲学凸显了政治生活中现实性维度的价值,主张在现实中寻求两个维度的统一,这当然可以克服理想性政治哲学抽象、虚幻、神秘的缺陷,但在此过程中,如果简单地将理想性维度完全地统一于现实性维度,政治哲学就会变成以认知为目的,对政治生活只做描述、分析,单纯进行科学认知的政治科学,那会导致本真理想性维度的丧失,就很容易造成生活的扁平化。这样看来,克服理论缺陷,防止片面性滋生,建构合理形态的政治哲学,需要放在更为合理的视域中进行。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建构合理形态政治哲学的实质就是在实践哲学的视域中,处理好两种形态政治哲学的关系,并提出了“以现实人的活动为基础、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着眼实践生活的现实要求”这一基本建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