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穿越活动断层的隧道减震结构研究
【6h】

穿越活动断层的隧道减震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工程背景及意义

1.1.2 学术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与解析算法

1.2.2 数值分析方法

1.2.3 模型试验

1.2.4 抗减震设计方法及相关规范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震害调查与分析

2.1 隧道震害调查

2.1.1 东日本大地震

2.1.2 台湾集集地震

2.1.3 土耳其Koceali地震

2.1.4 汶川大地震

2.2 隧道震害分析

2.3 硬岩隧道深埋段一般地震响应问题

2.3.1 衬砌结构随围岩运动内力理论解

2.3.2 硬岩深埋段的隧道内力简化算法

2.3.3 算例验证

2.4 洞身穿越软弱破碎带

2.4.1 计算模型

2.4.2 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2.5 隧道穿越活动断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穿越活动断层破坏特征研究

3.1 试验条件

3.1.1 试验装置

3.1.2 试验工况及测点布置

3.1.3 测试断面布置

3.1.4 相似关系

3.1.5 试验步骤

3.2 隧道穿越活动断层破坏特征试验

3.2.1 试验后围岩及衬砌结构破坏情况

3.2.2 错动产生的震动波记录与分析

3.2.3 二衬内力记录及分析

3.3 数值模拟试验

3.3.1 计算模型

3.3.2 衬砌结构内力响应

3.3.3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结果

3.4 隧道不穿越断层对比试验

3.5 弹簧刚度对试验效果的影响

3.6 不配筋情况下模拟素混凝土破坏试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置减震缝及采用扩大断面的减震措施研究

4.1 试验条件

4.1.1 试验装置

4.1.2 试验工况及测点布置

4.1.3 测试断面布置

4.2 断层带中衬砌设置减震缝间距0.2m

4.2.1 试验后围岩及衬砌结构破坏情况

4.2.2 错动产生的震动波记录与分析

4.2.3 二衬内力记录及分析

4.3 减震缝间距0.1m

4.4 减震缝间距0.1m且初支不设缝

4.5 断层带中衬砌采用扩大断面并设置减震缝

4.5.1 试验后衬砌结构破坏情况

4.5.2 错动产生的震动波记录与分析

4.5.3 二衬内力记录及分析

4.5.4 超挖量设计

4.6 破坏情况对比

4.6.1 设置减震缝与不设置减震缝对比

4.6.2 不同减震缝间距对比

4.6.3 初期支护是否设减震缝对比

4.6.4 普通断面与扩大断面对比

4.7 减震缝及扩大断面设置与断层走向的关系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吸能型减震结构研究

5.1 使用橡胶材料作为衬砌结构

5.1.1 试验装置

5.1.2 试验工况及测点布置

5.1.3 测试断面布置

5.1.4 相似关系

5.2 橡胶衬砌无减震缝

5.2.1 试验后衬砌结构及围岩变形情况

5.2.2 错动产生的震动波记录与分析

5.2.3 衬砌内力记录及分析

5.3 橡胶衬砌减震缝间距0.2m

5.3.1 试验后衬砌结构及围岩变形情况

5.3.2 错动产生的震动波记录与分析

5.3.3 衬砌内力记录及分析

5.4 缩短减震缝间距效果

5.4.1 橡胶衬砌减震缝间距0.1m

5.4.2 橡胶衬砌减震缝间距0.05m

5.4.3 橡胶衬砌减震缝间距0.025m

5.4.4 不同减震缝间距对比

5.5 衬砌吸能水平研究

5.5.1 断层错动的能量评价

5.5.2 刚度比的影响

5.5.3 衬砌断面内吸能水平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国际交流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大隧道地震响应机理与抗震》为依托,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理论推导、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等方法,对隧道震害突出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针对隧道穿越活动断层进行了重点研究,建立了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隧道穿越断层破坏形态及抗减震措施的可靠手段,给出了不同减震措施的试验效果,并提出了隧道运用新型吸能减震结构的建议和办法。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
  (1)在现场调查及资料调研等基础上,将长大隧道震害严重区段分为三大类:洞口段、洞身软弱破碎段及穿越活动断层段。
  (2)对隧道洞身段远场地震波作用下动力响应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洞身穿越软弱破碎带远场地震波动力响应明显大于硬岩段,隧道容易发生震害破坏。在考虑波的绕流特性及松动圈理论基础上,推导了硬岩隧道洞身深埋段的衬砌结构内力计算公式。
  (3)提出了一种合理可靠的隧道穿越活动断层模型试验方法,通过与实际震害调查进行比较,认为试验得出的结果是可靠的,试验装置以及试验设计能够满足模拟隧道穿越活动断层力学行为特征的基本要求,隧道破坏特征明显,与实际隧道震害基本吻合。
  (4)模型试验通过对隧道衬砌纵向设置不同间距减震缝,分析了设缝对隧道穿越活动断层的减震效果,试验表明:与不设缝相比,设置减震缝能够有效的控制隧道受断层错动影响的纵向破坏距离以及受断层错动作用产生的内力增量;减小设缝间距能够进一步控制隧道受断层错动影响的纵向破坏距离。但断层处衬砌由于纵向长度很小,单环承受荷载的能力下降,中心处衬砌环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抗减震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比试验,认为初期支护应设置减震缝。在初支不设减震缝情况下,初支自身在断层带附近严重破裂剥离失效,同时加重了二次衬砌的破坏。
  (5)采用扩大断面并设置纵向减震缝能有效保证断层错动后隧道有效净空面积,扩大断面的设计应与工程所在地点的预计最终静态滑动量相关,通过与减震缝组合的方式达到保证净空的效果。断层与隧道轴向夹角越大,相同错动位移下隧道净空损失越大,在保证震后净空设计值需要的情况下,扩大断面尺寸越大;断层与隧道轴向夹角越小,相同错动位移下断层对隧道的影响范围越大,所需要的设缝范围也越大。工程抗震设计时应根据断层的走向及错动量合理安排扩大断面的尺寸以及减震缝设缝距离,达到保证减震效果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双重目标。
  (6)隧道穿越活动断层时采用减震缝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减震方法,但由于混凝土衬砌本身的材料特性不足,不能抵抗断层错动瞬时产生的剧烈作用和荷载,不具备缓冲和吸能的能力,迫切的需要改进材料特性以解决设缝后断层带衬砌自身稳定能力。
  (7)提出了一种新型柔性吸能减震结构,即橡胶衬砌。与传统衬砌相比,在相同的错动作用下,橡胶衬砌自身能发生较大的变形,但无任何裂缝及破坏情况,结构处于良好的弹性变形状态;橡胶衬砌能够缓冲断层错动时产生的动力响应作用;橡胶衬砌设置减震缝能大大减小断层范围以外衬砌的内力增量;橡胶衬砌设置较小间距减震缝能减小断层错动对衬砌的影响范围:随着减震缝间距的减小,断层处衬砌错动趋于均匀,错台变小;从断层影响范围来看,减震缝间距为20cm、10cm、5cm和2.5cm时衬砌错动的范围分别为60cm、40cm、30cm、25cm,基本在断层附近。
  (8)通过断层错动数值模拟,认为地震的能量级别与破裂面的强度有关,破裂面强度越高,震前积聚的能量越高,地震时越剧烈,隧道只能通过纵向设缝的办法适应断层错动,环向采取柔性吸能的衬砌材料减震。影响隧道结构环向动力附加荷载因素为震级和刚度比,地震的震级越高,活动断层的错动越剧烈,隧道震害越严重。刚度比越大,衬砌的内力响应越剧烈,刚度比小于1时,隧道结构比围岩更柔性,与围岩一起变形,动力响应很小。
  (9)橡胶衬砌的弹性较好,相同荷载下其持续变形的能力远大于普通衬砌,隧道在较大荷载及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不垮塌,当荷载消失后,橡胶衬砌仍能够恢复受力前的状态,不会发生永久破坏。从能量的角度来讲,橡胶衬砌的吸能水平远大于普通衬砌(s2(>>)s1),是一种吸能的新型减震结构。
  (10)橡胶衬砌的使用应根据断层可能发生的错动量及自身的刚度决定,同时配合扩大断面的设置,按照最终错动量与自身变形量之和设计预留净空,按最大位移量确定橡胶衬砌的材料性能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