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郭沫若史剧《屈原》文本变迁研究
【6h】

郭沫若史剧《屈原》文本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文林“重排本”系列

第一节 剧情结构的修改

第二节 字词句的修改

第二章 群益二十五开本系列

第一节 剧情结构的修改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修改

第三节 字词句的修改

第三章 《沫若文集》本系列

第一节 剧情结构的修改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修改

第三节 字词句的修改

第四章 史剧《屈原》文本变化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第二节 “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五幕史剧《屈原》一九四二年一月在《中央日报·中央副刊》初刊到一九五七年三月《沫若文集》定版,历经十五年,产生了众多文本变迁的版本。由于史剧《屈原》具有的浓厚政治意味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并对以后的中国话剧史和现当代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出现了对史剧《屈原》的多方面研究,主要包括现实与历史之关系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剧本语言艺术研究等。然而关于《屈原》的版本研究则是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作品的文本变迁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本文将史剧《屈原》初刊以来出现的比较重大的文本变迁版本系统分类,找出各版本变化特点,探索文本变化价值,呈现出一条史剧《屈原》文本变迁的历史轨迹,为更好地研究郭沫若史剧《屈原》的创作过程、创作意义以及作品价值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拟从剧情结构、人物形象、字词句等变化入手,在一九四二年一月《中央副刊》初刊本基础上,对比一九四三年二月文林“重排本”、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群益二十五开本以及一九五七年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定本《沫若文集》本之文本变迁,勾勒史剧《屈原》的文本变化特点及意义。版文本的变迁研究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研究视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与其他文学研究迥然不同的研究类别;另一方面,它又为其他文学研究服务,以特殊的研究方法,挖掘文学作品形成过程背后的原因,为更好的解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