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歌舞戏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定位诠释
【6h】

歌舞戏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定位诠释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学术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一、古文献著作

二、音乐通史类著作

三、论文类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歌舞戏的音乐特质及历史渊源

第一节 歌舞戏的界定

一、词典中的“歌舞戏”

二、著作中的“歌舞戏”

第二节 歌舞戏的历史渊源

一、原始歌舞

二、西周优戏

三、汉代角抵戏

四、北齐歌舞戏

第三节 歌舞戏的生存环境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文化环境及域外环境

小结

第二章 歌舞戏的史料记载及其艺术特征

第一节 北齐歌舞戏

一、《拨头》的史料记载及其艺术特征

二、《代面》的史料记载及其艺术特征

三、《踏谣娘》的史料记载及其艺术特征

第二节 唐时期歌舞戏

一、 歌舞戏的传承与演变

二、歌舞戏的创新与发展

小结

第三章 歌舞戏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第一节 歌舞戏与唐大曲

第二节 歌舞戏与参军戏

第三节 歌舞戏与杂剧、金院本和南戏

小结

第四章 歌舞戏的外传及其影响

第一节 歌舞戏在日本的传播与留存

一、《代面》在日本的传播

二、《拨头》在日本的传播

三、《傀儡子》在日本的传播

第二节 歌舞戏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留存

一、《傀儡子》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二、《代面》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三、《樊哙排君难》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小结

结论

参考文 献

附录

附录一:《武林旧事》所录“官本杂剧段数”杂剧剧目单

附录二:敦煌S.2440(7)写卷歌舞戏脚本《释迦因缘》

致谢

展开▼

摘要

歌舞戏兴起于北齐,发展于隋唐,在宋元时期衰落,它不仅有歌舞,兼具伴唱、伴奏,而且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化装表演,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音乐表演形式。该音乐形式结合了歌舞、优戏、角抵三者的艺术特征,是连接乐舞、百戏、戏曲之间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音乐学、文献学、考古学,以及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梳理了歌舞戏的历史渊源,对其艺术特征与影响进行系统的论述。歌舞戏处于戏曲发展的雏形阶段,尤其对其中戏曲元素的剖析,为学者研究戏曲在古代历史中的源流情况提供了参考。 本论文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是对歌舞戏的概述。首先,对其定义范围进行了阐述;再而,梳理了歌舞戏对其他伎艺的借鉴,以及对诗乐舞同源共生的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最后,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阐述了它的生存环境,可以看出歌舞戏产生于动荡的社会以及统治阶级的声色之娱。 第二章通过北齐和唐两个时期的对比,全面把握歌舞戏的发展盛貌。以《通典》、《教坊记》、《乐府杂录》、《旧唐书》等史料中关于歌舞戏及其代表作品的记载为文本,结合图像资料,分析它的表演内容、形式、艺人、统治者对其的态度,尤其是对其中丰富戏曲元素的剖析。 第三章分析了歌舞戏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探讨其传承与发展。通过前面几章对歌舞戏的研究与分析,立足于史料,试图挖掘歌舞戏与唐大曲、参军戏以及后世宋杂剧、金院本、南戏之间的联系。 第四章调研歌舞戏对周边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影响。歌舞戏虽然在中国逐渐凋落,但却融入了其他国家,对其音乐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著录项

  • 作者

    弓萍;

  •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 学科 音乐与舞蹈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金寿;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舞蹈理论;音乐理论;
  • 关键词

    歌舞戏; 艺术特征; 历史定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6:3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