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化生态承载力评价预警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6h】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化生态承载力评价预警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进展

1.3.1 生态承载力理论在城市中的应用研究

1.3.2 生态资源区域间流动的空间格局研究

1.4 理论与技术基础

1.4.1 生态承载力理论

1.4.2 生态足迹理论

1.4.3 空间经济学理论背景

1.4.4 生态位理论背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的提出

2.1 城市生态版图概念

2.2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特征

2.3 城市生态版图与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2.4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生态版图理论基础

3.1 城市生态版图与生态系统服务的逻辑关系

3.2 生态系统服务定义

3.3 生态系统服务的构成与类型

3.3.1 生态系统服务构成

3.3.2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3.4 生态系统服务特征

3.5 城市生态版图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对接

3.5.1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3.5.2 城市发展消费类型划分

3.5.3 城市发展消费与生态系统服务对接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与边界

4.1 城市生态版图类型构成

4.1.1 城市生态版图类型构成

4.1.2 城市分类生态版图功能

4.2 城市生态版图用地构成

4.3 城市生态版图用地空间模式

4.3.1 空间模式

4.3.2 空间模式形成机制

4.4 城市生态版图用地空间分布

4.5 城市生态版图用地平衡分析与分类

4.5.1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用地平衡分析

4.5.2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用地平衡分类

4.6 城市生态版图边界

4.6.1 边界与城市生态版图边界

4.6.2 城市生态版图边界特征

4.6.3 城市生态版图边界层次性思考

4.7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边界动态性与城市适度规模思考

4.7.1 城市适度规模的探讨

4.7.2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边界动态探讨

4.7.3 基于合理城市生态版图下的城市适度规模思考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

5.1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界定

5.2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的度量

5.3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的动力机制

5.3.1 动态过程的动力构成

5.3.2 扩张力影响因素分析

5.3.3 收缩力影响因素分析

5.4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的生态效应

5.4.1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的生态效率效应

5.4.2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的生态质量效应

5.4.3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的生态风险效应

5.4.4 生态版图空间动态过程的生态公平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生态版图定量方法

6.1 城市生态版图量化的基本假设

6.2 现有量化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6.2.1 第一生产力法

6.2.2 能值法

6.2.3 生态足迹法

6.2.4 综合评价

6.3 生态版图量化方法确定

6.3.1 理论提出

6.3.2 理论假设

6.3.3 技术处理

6.3.4 相关因子

6.3.5 计算模型

6.3.6 本研究所采用的相关因子数值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研究——以义乌与南充为例

7.1 城市简介

7.2 城市生态版图三类用地计算

7.2.1 生物用地计算

7.2.2 建筑用地计算

7.2.3 能源用地计算

7.2.4 总体生态版图用地

7.3 城市生态版图用地空间分布调查

7.4 心距与心距层计算

7.4.1 心距层构建

7.4.1 心距计算

7.5 城市生态版图绘制

7.5.1 城市生态版图底图

7.5.2 城市生态版图用地的空间绘制

7.6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分析

7.6.1 三类用地空间结构分析

7.6.2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分析

7.7 城市生态版图用地平衡分析

7.7.1 不考虑流通率的用地平衡分析

7.7.2 考虑流通率的用地平衡分析

7.8 实证研究结论

7.9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城市生态版图分析的城市发展策略

8.1 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分析的价值目标

8.2 城市发展策略

8.2.1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8.2.2 城市人口发展策略

8.2.3 城市产业发展策略

8.2.4 城市土地使用发展策略

8.3 区域发展策略

8.3.1 区域生态补偿策略

8.3.2 尾物外部性内部化策略

8.3.3 行政空间重构策略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

9.3 存在问题

9.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A:生物用地(生物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表(义乌)

附件B:生物用地(生物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表(南充)

附件C:生物资源流通率及其流向调查表

附件D:生物小类用地版图与空间分布(义乌)

附件E:生物小类用地空间结构分析内容(南充)

附件F:义乌城市周边被大量荒废的优质耕地

附件G:南充城市周边存在的不合理耕地开垦利用现象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探讨城市生态承载力支撑用地空间结构与边界为切入点,提出城市生态版图概念,重点研究城市生态版图的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以义乌与南充为对象对城市生态版图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有四个方面的核心结论:
   (1)城市生态版图的客观存在性城市发展消费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地球表面土地形成一定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由生物用地、建设用地、能源用地、水用地、氧用地等一系列的生态版图用地共同构成。在利用生态足迹技术的基础上,对生物用地、建设用地、能源用地三种用地归一化成统一的土地空间单位。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把三种用地落在其生产生地,从而在地球表面土地形成特定的空间格局,证明了城市生态版图存在的客观性;
   (2)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的动态性通过对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生态版图用地不仅分布于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同时也大量分布在城市行政区外部;同时,随着城市内外部的条件的改变,城市生态版图用地的空间结构与边界也会随着变动。初步结论是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与边界的具有动态性;
   (3)城市存在其合理的城市生态版图城市发展消费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是全球性的,但城市可以从其可以支配的空间范围来研究与构建其合理的城市生态版图,即城市存在其合理的城市生态版图;
   (4)城市发展消过城市生态版图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城市发展所需要生态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一方面,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生态资源依靠城市外部系统的输入,同时,城市内部的所有生态资源并非都被城市所消费,所以城市发展通过其城市生态版图与外部城市相互交流,并通过城市生态版图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