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常与求变——民国中国画争论中的国粹保存派研究
【6h】

知常与求变——民国中国画争论中的国粹保存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 背景

1.“国粹保存”缘起

2.“国粹保存”之含义

3.中国画“衰败”的原因

3.1内因

3.2外因

二、传统与守护

1.中国画之精神

2.笔墨的传承价值

3.临摹与写生的中国意义

三、自内而外的变通

1. 门派的偏见与习气

2.平等的中西艺术对话

3.国粹保存的不同变革方式

3.1黄宾虹的“画无中西之分”

3.2丰子恺的“中西融合”之路

3.3潘天寿的中国画张力

四、历史回顾与自我审视

1.民国时期的国粹保存团体

2.“国粹保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2.1社会革命的潮流

2.2新兴的美术学院教育

3.“国粹保存”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民国时期美术大事年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发展史上,民国时期的中国画争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争论者之一的国粹保存派学者,以对传统的深刻认识为依据,站在中西文化双方的立场上,对当时国画界盲目西化的风气加以抵制,为捍卫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例证。本文着重研究国粹保存运动的起因以及国粹保存派提出的“保存”与“求变”的文化主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粹保存的背景,包括国粹保存的缘起,国粹保存的动机,以及中国画“衰败”论被提出的原因;第二部分为国粹保存派对传统中国画的守护,在中国画的精神、笔墨的传承价值以及临摹与写生的中西含义等方面,论述当时的国粹保存派的立场与依据;第三部分以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为国粹保存代表,阐述他们在国画改良风气的冲击下,站在中西文化的宏观角度,重新审视与认定中国画之后作出的不同的变通;第四部分通过当时社会背景与历史形势,讨论国粹保存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并阐述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其对后世中国画发展的深远意义。最后总结本文的主旨。

著录项

  • 作者

    张子麟;

  •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 学科 艺术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非;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民国; 中国画;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6:3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