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分析
【6h】

近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上海海洋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现状

1.2.2 鲐鱼资源评估与管理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基本理论

2.1 静态生物经济模型

2.2 多船队动态生物经济模型

2.3 结合贴现率的动态生物经济模型

2.4 结合环境因子的生物经济模型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 材料

3.1.1 渔获产量数据

3.1.2 相关经济数据及经验数据

3.1.3 环境数据

3.2 方法

3.2.1 东黄海鲐鱼静态生物经济模型

3.2.2 基于多船队作业的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

3.2.3 结合贴现率东黄海鲐鱼动态生物经济模型

3.2.4 结合环境因子的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东黄海鲐鱼静态生物经济模型

4.1.1 MSY及对应的捕捞努力量

4.1.2 MEY和BE点的产量及其捕捞努力量

4.1.3 不同管理目标下短期和长期经济效益分析

4.2 多船队作业的东黄海鲐鱼动态生物经济模型

4.2.1 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船队动态模拟

4.2.2 不同方案下的短期和长期效益分析

4.3 结合贴现率的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

4.3.1 不同D值下的种群最优数量水平及与其对应的产量

4.3.2 不同D值下的渔业利润以及与其对应的捕捞努力量

4.3.3 不同D值以及与其对应的贴现率

4.4 结合环境因子的东黄海鲐鱼静态生物经济模型

4.4.1 结合环境因子的MSY及对应的捕捞努力量

4.4.2 结合环境因子的MEY和BE点的产量及其捕捞努力量

4.4.3 不同管理目标与其结合环境因子的短期和长期经济效益分析

4.4.4 结合环境因子的不同管理目标下短期和长期经济效益分析

4.4.5 考虑与不考虑环境影响的管理目标的偏差比较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东黄海鲐鱼静态生物经济模型

5.1.1 中日韩三国鲐鱼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5.1.2 不同管理目标的分析

5.1.3 有关管理措施的探讨

5.2 基于多船队作业的东黄海鲐鱼动态生物经济模型

5.2.1 基于多船队作业的近海鲐鱼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2.2 不同作业方案的分析

5.2.3 相关管理措施的综合探讨

5.3 结合贴现率的东黄海鲐鱼动态生物经济模型

5.3.1 结合贴现率的近海鲐鱼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5.3.2 有关管理策略分析

5.4 结合环境因子的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

5.4.1 鲐鱼产卵场海水表面温度对于近海鲐鱼资源管理的影响

5.4.2 不同管理目标与其结合环境因子的短期和长期经济效益分析

5.4.3 结合环境因子的不同管理目标分析

5.4.4 考虑与不考虑环境影响的管理目标的偏差比较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鲐鱼(Scomber japonicus)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温带及亚热带大陆架及其邻近海域。其中,分布在我国近海的鲐鱼,是目前中国(包括台湾省)、日本和韩国等重点捕捞对象,也是东黄海与日本海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种类。近年来,东黄海鲐鱼资源出现波动,捕捞产量变化较大,可能正在遭受过度捕捞或处在过度捕捞状态。为可持续开发和有效管理近海鲐鱼资源,需要综合考虑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优化配置鲐鱼资源开发策略,科学制定近海鲐鱼的管理目标。为此,本文根据1998~2006年中、日、韩三国鲐鱼围网生产作业数据以及相关经济数据,在理论上来构建多种不同的鲐鱼资源生物经济模型,分析不同管理目标下的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探讨不同管理目标下近海鲐鱼资源优化配置结果,从而为近海鲐鱼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静态生物经济模型,估算了近海鲐鱼最大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时所对应的捕捞努力量(以我国鲐鱼围网生产的作业单位网次产量为基准),其结果分别为23964网次、13816网次、27631网次。同时,以上述捕捞努力量最为捕捞策略,累计了第一年、前5年和前10年所对应的产量和经济利润。研究表明,以BE为目标的短期经济效益为最佳,而以MEY为目标的长期经济效益为最佳。
   (2)利用基于多船队作业的动态生物经济模型,本文模拟50年开发周期内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捕捞船队的动态变化。研究认为,在所有方案中,资源量在前10年中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随后变化趋于稳定并维持在较低的数量水平。在基准方案下,群众围网船队在捕捞努力量,产量及利润方面占优。其余方案中,大型围网船队最终在捕捞努力量和产量占优,但利润及总利润却都接近于0。结合累计的各船队产量和利润及两者的总产量及总利润来看,方案c(降低大型围网成本)由于兼顾了大型围网的经济效益及群众围网的社会效益,目前更适合东黄海鲐鱼资源的长期管理模式。
   (3)根据动态生物经济模型,结合渔业管理目标,设定D为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比例。研究结果认为:以MEY作为管理目标时(D=0,δ=0),决策者只顾及长远利益,牺牲短期利益,此时持续产量中等,渔业利润最高,就业机会(捕捞努力量)最少;以常规的MSY作为管理目标时(D=0.74,δ=2.433),表明了决策者是以短期利益为主,此时产量最高,渔业利润最少,就业机会中等;以BE作为管理目标时(D=1,δ=∞),表明了决策者只估计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此时持续产量最少,渔业利润最少,就业机会最多。分析认为: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情况下,渔业决策者可选取D在0.3和0.4的范围内作为较为适宜的渔业管理目标。
   (4)结合环境因子建立近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并估算了结合环境因子的最大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对应的捕捞努力量。在此捕捞努力量下,分别计算了第1年、前5年和前10年的累计利润和产量。研究表明,以结合环境因子的BE为管理目标其短期经济效益仍为最大,但长期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了较大亏损,而以结合环境因子MEY为管理目标则其长期经济效益仍为最大,而且其与以原先的MEY为管理目标的偏差最小。分析认为:当决策者在制定管理政策考虑到海洋环境影响时,仍应考虑选择以结合环境因子的MEY作为管理目标。
   (5)研究表明,环境因子对生物经济模型资源优化配置影响显著,其MSY、MEY以及BE的值存在差异。为此,近海渔业资源管理目标设定时,需要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子、贴现率等因素,实时开展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为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6)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在近海鲐鱼管理策略方面,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当鲐鱼资源出现衰退时,可通过对所有单位捕捞努力量(网次)增加租金,限制作业网次总数以及增加燃料成本等措施,使得渔业资源状况迅速偏向以MSY或MEY为管理目标的水平,从而恢复鲐鱼资源,并从长远来看提高了经济效益。
   ②针对近海多种船队作业问题,以方案c作为参考的渔业最佳管理目标,决策者可通过降低大型围网船队的捕捞成本,或对群众围网船队进行适当的渔业补贴以及实施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渔业配额制度等措施继而兼顾不同船队的利益,实施科学化管理。
   ③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可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促使大型围网的渔业私企和群众围网的个体渔民将渔业利润或成本存入银行,减少渔业捕捞努力量,或者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避免渔业投资者因需要足够收益来偿还贷款利率的利益,从而促使其尽快开发完渔业资源,继而起到保护近海鲐鱼资源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