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晋南朝时期尼僧社会生活的历史考察——以《比丘尼传》为中心
【6h】

东晋南朝时期尼僧社会生活的历史考察——以《比丘尼传》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绪论

一.选题由来

二.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东晋南朝尼僧籍贯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东晋、刘宋时期尼僧籍贯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萧齐、萧梁时期尼僧籍贯的地理分布

第二章尼僧驻锡地及尼寺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东晋南朝尼僧驻锡地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若干尼寺之考辨

1.景福寺

2.江陵牛牧寺

3.青园寺

4.闲居寺

第三章尼僧家庭出身、出家原因及修证成就

第一节家庭出身

第二节出家原因

第三节尼僧家庭出身、出家原因与修证成就的关系

1.修证成就

2.尼僧家庭出身、出家原因与修证成就的关系

第四章尼僧僧官制度

第一节中央尼僧僧官系统

第二节基层尼僧僧官系统

1.寺主、纲纪等

2.维那

第五章尼僧交游考略

第一节东晋建福寺康明感尼

第二节宋景福寺法辩尼

第三节齐崇圣寺僧敬尼

第四节梁成都长乐寺昙晖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比丘尼之兴发源于爱道。登地证果,仍世不绝。列之法藏,如日经天。”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相抗,相摩相荡,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开辟了崭新的舞台。尼僧作为佛教中的新生力量,在崇佛的历史环境中逐步发展、壮大。她们对推动佛学文化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尼僧有必要加以新的审视。 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尼僧尤其是魏晋南朝时期尼僧的重要史料,莫过于《比丘尼传》。《比丘尼传》四卷,梁释宝唱撰。宝唱,俗姓岑,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续高僧传》卷一有传。 尼僧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本文仅是笔者有关东晋南朝尼僧社会生活的研究心得,是以探讨东晋南朝的佛教历史地理为核心,兼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重要专题,并非面面俱到的尼僧社会生活史。 本文从尼僧籍贯的地理分布、尼僧驻锡地及尼寺的地理分布、尼僧家庭出身、出家原因及修证成就、尼僧僧官制度、尼僧交游等内容论述东晋南朝时期尼僧的社会生活。 尼僧籍贯的地理分布,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东晋南朝的佛教尤其是这一时期尼僧力量的发展,对《尼传》所述东晋、宋、齐、梁四朝的尼僧籍贯作了逐一考察。 尼僧驻锡地及尼寺的地理分布,探讨尼僧驻锡地的分布,其实目的和探讨尼僧籍贯分布一样,都是试图从一个侧面来研究佛教发展的地域差异。通过《尼传》的记载,分析了东晋南朝时期尼寺的地理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尼寺作了考辨。 尼僧家庭出身、出家原因及修证成就,通过分析尼僧家庭出身、出家原因来探讨两者与尼僧修证成就之间的关系。东晋南朝时期出身高级官吏家庭的尼僧少之又少。其主体为出身一般官吏家庭和寒素家庭,尤以寒素家庭为主,但又多受过基础的诗书教化。文章分篇考察因(1)家世奉佛,少小即入空门、(2)因缘俱足,宿根慧解而潜心事佛、(3)因疾病发愿而出家、(4)因家道变故或遇离乱等外界原因而出家等四个原因而出家的尼僧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家庭出身、出家原因与修证成就的关系。 尼僧僧官制度,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南朝时期完整的僧官系统包括中央僧官、地方僧官和基层僧官三类。从《尼传》的记载来看,东晋南朝时期的尼僧僧官制度亦大致如此。因《尼传》中有关地方僧官的资料并不多见,因此本章重点就中央僧官、基层僧官系统加以展开。 尼僧交游,结合相关史籍对东晋建福寺康明感尼、宋景福寺法辩尼、齐崇圣寺僧敬尼、梁成都长乐寺昙晖尼等四位尼僧的交游情况作一选择性的考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