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1949~1966年中国文学中的革命历史书写
【6h】

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1949~1966年中国文学中的革命历史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导论历史谱系的建构与演变

第一节建构:“历史”中析出的“革命历史”

第二节演变:难以超越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研究现状与本文论题

第一章新旧民主革命之“别”

第一节民间文化精神烛照下的民间文学

第二节剧本中的“两类矛盾”

第三节小说中的近代革新风潮

第二章逃出围城的“灰阑”

第一节早期城市斗争的描写

第二节北伐战争在文本中的重忆

第三节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经历的文学作品

第三章抗战烽火铸族魂

第一节渗入民间的力量:关于初期战争的文学作品

第二节消耗中坚持的精神:关于中期战争的文学作品

第三节摩擦中的抗战:关于后期战争的文学作品

第四章国共之间的正规战争

第一节内战初期:同室操戈再起

第二节转折时期:实力对比的大转换

第三节决战中华:阋墙兄弟终有果

第五章遮蔽下的党内路线斗争

第一节回避矛盾:被误读的《红旗谱》

第二节图解矛盾:戳向党内“敌人”的“昙花”剧本

第三节《回忆录》中被“胜利化”了的党内路线斗争

第六章多舛的“第二条战线”

第一节地下工作:带着伪装的战斗

第二节谁是主角:小资产阶级身份的尴尬

第三节挤兑下的彷徨:“第二条路线”(白区路线)之命运

第七章人情人性的夭折

第一节“英雄”的出现: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

第二节“人性”的窄化:《黎明的河边》等小说

第三节“夹缝”中的生存:《源泉》之谜

第八章民间文化的隐性存在

第一节“民间”的演变:从“五四”到“五、六十年代”

第二节民间文化的浸染:准传奇体小说

第三节新的道德情操:觉悟的群众及其他

余论:当历史再遇上文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具体作品的解读和时代政治思潮的分析中展开对1949~1966年革命历史文学题材的论述,探究这类文学样式是如何表现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又是如何影响这类文学样式的,而在这种密切的联系中,1949~1966年革命历史文学如何为新生政权提供了合法性论证,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中国革命历史谱系的过程。 上编主要是描述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在1949~1966年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中是如何被书写的。这段革命历史时期被我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分别论述了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历史文学是如何面对新的意识形态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评价问题、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题材的革命历史文学中如何展示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的问题、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革命历史文学中的游击战争形式的描写问题、以解放战争为题材的革命历史文学中对国共内战中正规战争的描写问题。在各个章节中注意从具体的历史细节和文学作品的缝隙中归纳和总结作家对各个阶段革命历史书写在特征上的区别,如第一章从《武训传》事件入手,分析新的意识形态对旧民主主义革命题材的规限;第二章对以早期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梳理,并且涉及对革命历史回忆录的评价:第三章分析了游击战争形式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及相关特点:第四章从描写国共之间的正规战争入手,分析该题材中如何书写人民解放军形象和他们的战斗场景的。 下编是对1949~1966年革命历史题材文学进行的类型分析,分别从“党内路线”的遮蔽、“第二条战线”的多舛、“人情人性”的夭折和“民间文化”在隐性存在四个角度,探讨它们在1949~1966年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表现形态。在具体论述中涉及到时代与文本误读的关系(第五章),重点论述了《红旗谱》被误读的各种原因及这种普遍的误读对一些涉及到党内路线斗争的文学作品的警示作用:小资产阶级形象和知识分子命运的问题是第六章关心的问题,重点讨论了知识分子在革命历史题材中是如何被书写和表现的;人性论是第七章重点讨论的问题,从分析被批判的文学作品入手,描述了越来越窄化的人性观的生产过程;最后一章是对民间文化在建国初期的命运的分析,目的是对准传奇体小说、英雄形象和新的道德情操等文学现象进行溯源性的考察,以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