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中心”网络社会中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基于上海四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6h】

“去中心”网络社会中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基于上海四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著名社会学家奈斯比特认为:“计算机将摧毁政治领域的金字塔。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平行联系的方式重新设计我们的组织结构。”(杨雄,2007)互联网2.0(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的升级换代。互联网的运作模式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精英主导,转变为自下而上的集体智慧主导。高校与互联网的发展变革有着先天的联系,而且大学是现代社会的“高等神经系统”。传统高校管理行政管理具有一元中心,即一个单纯的、绝对的、线性的意志。“去中心”网络社会的出现动摇了原有的一元中心,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此相关,教育部提出高校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表明对高校学生管理变革问题的高度关注。“去中心”网络社会提供了新的公共领域和互动平台,通过合理利用网络逻辑和规律能够重新凝聚人心,改善高校学生管理。
   本文选取了上海四所高校为个案,部分高校为参照学校,通过开展实证研究,调查“去中心”网络社会对高校学生管理者和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真实感受与诉求,归纳高校学生管理在“去中心”网络社会中所表现出的管理特征。笔者编制了教师卷、学生卷两份问卷,共计发放问卷472份,其中教师问卷39份,学生问卷433份;根据研究需要,分别对行政领导、院系学生工作负责教师、学生辅导员、网络社区管理员、学生和专家学者合计22人进行访谈,走访3所高校,亲身参与了7个官方、非官方的网络社区活动,形成14则案例和32条访谈记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管理策略。
   传统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体现了科层制的管理形态,其优点主要体现在统一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系统化学习,以及规律地作息等一切“有序”活动。而“去中心”网络社会模糊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点、通过虚拟社群得到认同、运用搜索引擎打破传统行政的“保密”性等。互联网2.0的变革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信息源”和“发电机”,网络本身从以精英主导的形式变为草根崛起的去中心状态,受众消失了、权力弥散了,加大了管理的成本和管理的难度,导致了“去中心”网络社会中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
   本文从网络和学校两大维度分析,发现造成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网络对公共领域的主体、受体与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网络改变了人际社交途径、模糊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知识权力”的性质改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单一的传统行政信息传播效率受损等,另一方面学校行政管理既有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不能与网络社会的运行规律相适应,最终导致了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中心有所动摇。
   埃森·戴维认为:“值得加以强调的是网络既可以用来造福社会,也可以用来危害人间,事实上,放权是制造不稳定的一股深刻力量。”(杨雄,2007)在去中心网络社会形态下,高校学生管理依旧需要维持必要的中心,但前提是管理者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重新思考网络社会造成的影响,承认、适应并利用网络及其背后的多元价值,符合网络社会规律、利用网络社会特征以改善学生管理思想、方法、机制,改变高校学生管理“行政化”的倾向,最终达到高校学生管理“聚中心”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