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士的此岸情结——魏晋隐士之“隐”
【6h】

隐士的此岸情结——魏晋隐士之“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附:隐士名称的变化

二、魏晋隐士“隐”之背景

(一)、历史背景

1、角色传承

2、道义职责

(二)、时代背景

1、政治的更迭频繁

2、玄学思想的引导

3、门阀政治的影响

4、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

三、魏晋隐士之“隐”的社会作用

(一)、一般隐士类型

(二)、魏晋隐士的类型

1、待时型

2、避世型

3、个案研究

四、魏晋隐士文化的影响

(一)、魏晋隐士文化与政治

(二)、魏晋隐士文化与士人审美观

(三)、魏晋隐士文化与诗歌

(四)、魏晋隐士文化与社会生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隐士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现象,隐士文化(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士人崇尚隐逸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士文化的发展来看,隐士和隐士文化在其中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对于隐士和隐士文化的研究著作虽然不少,但很多都是从整体上来进行概括性总结。如果选择某一时间段来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将有利于我们对隐士和隐士文化更深入地理解。魏晋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等因素,隐士和隐士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隐逸也成为当时士人中十分流行的社会风气,本文以魏晋隐士群体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说明隐士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古代知识分子有一个新的认识。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述了文章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概况。虽然,隐士在今天没有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但其产生发展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心灵的轨迹,这对于今天知识分子的成长很具有参考性。本文选择魏晋时期,作为研究隐士的一个剖面,有利于我们对隐士和隐士文化更充分的了解。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魏晋隐士“隐”的背景。隐士作为“士”的特殊群体,他们秉承有士的特征,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士人与政治存在着一种依附关系,士人只有通过仕途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士的独立性也受到了来自政治权威的限制,为了抗衡这种束缚,士提出了“道高于君”的口号,以尊“道”、来对抗政治的约束,但在日益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压迫下,这种抗衡显得十分单薄无力。于是,有一部分名“道”的士,宁愿舍弃政治仕途而甘于成为“沉默”的隐士。另外,在魏晋时期,由于特殊的政治、思想、选官制度等因素,决定了隐士既有远离社会、归隐山林的愿望,又有因经济等原因而不能完全归隐的现实。 第三部分,主要叙述了隐士的社会作用。根据魏晋隐士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分析说明隐士的社会作用,认为魏晋时期隐士可分为待时型和避世型两类,他们对社会都有影响作用,为了更明确地说明这一问题,特别以嵇康和陶渊明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并强调指出隐逸理论不能简单地归于“儒”或“道”,儒家和道家的隐逸理论只不过是隐逸中两种不同的境界罢了,并没有派系之别。 第四部分,主要叙述隐士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作用。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等多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使得隐逸之风大盛,魏晋的隐士文化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政治、审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从整体上进行概括论述,总结出隐士是社会性的群体,并非是一群远离社会、只顾保命而无所作为的人。通过对魏晋隐士群体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看到隐士的巨大社会作用和社会效能。因此可以说,隐士是社会的隐士,他们源于社会,最终也归于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