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解释学的精神分析——论利科运用精神分析对我思的再定位
【6h】

作为解释学的精神分析——论利科运用精神分析对我思的再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创新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

第一章,利科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缘起

第二节,象征,解释和反思哲学交织的困境

一,对象征概念的批评

二,三者的相互关联

笫三节,作为桥梁的精神分析与解释学

一,路径

二,精神分析在此路径中的任务

第二章,对精神分析进行哲学解释

第一节,精神分析作为解释学的可能性

一,精神分析与哲学的交接点

二,利科对弗洛伊德“主体”概念的解读

第二节,方法:无意识概念的批判

一,场所论

二,经济学

第二节,走向:从分析到辩证法

一,这种批判的困难

二,第二个场所论

三,超我,认同及自恋

第三章,争论与重构:利科视野下的精神分析

第一节,精神分析作为一种解释学如何可能

第二节,“我思”的再定位

第三节,颠倒的表达

一,精神现象学作为目的论的范本

二,精神分析通过“自居”概念走向目的论

三,精神分析通过“升华”和“理想化”概念走向目的论

第四节,作为解释学的精神分析在《解释的冲突》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当代重要的哲学家,利科的思想有着广泛的来源,在其中,精神分析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完成了《恶的象征》之后,利科开始了其解释学转向,在这个过程中,他大量地吸收了精神分析理论,并且对其进行哲学审视。在《弗洛伊德与哲学》一书中,利科对精神分析的概念和文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再构造,并使之切入反思哲学中,成为对我思进行再定位的一种解释学。而“我思”自从笛卡尔以来就居于近代哲学的核心地位,它的自明性也奠定了确定性的基础。但是在传统我思哲学的这个框架中,表达以及文化的丰富性却逐渐枯萎,以至于我思成为了一个空洞抽象的我思。沿着《弗洛伊德与哲学》中完成的一种方法,相较于海德格尔直接建立“我在”哲学的做法,在《解释的冲突》中利科走了一个迂回的路径,即通过精神分析,符号学以及解释学,让反思哲学向“我在”迈进。
  利科对精神分析的解读和重构遵循着哲学批判的步骤,对精神分析进行了两次解读。首先,他对精神分析的文本进行了详尽地解读,他称这种解析为“分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利科对无意识,场所论,经济学等等精神分析的关键概念进行考察和哲学批判,并在这些批判中找出其关键原则,这些原则瓦解着我思的核心地位。然后,利科对精神分析的解读进入了“辩证法阶段”。在这个阶段,在“分析的阶段”中被解读的概念逐渐走向自身的反面,并且最终包含了反对自身的部分。在这个部分,精神分析作为一种主体的考古学瓦解着“我思”的核心地位,而这种否定性的学说仅仅瓦解着我思,却没有对我思进行再定位,无法完成精神分析与反思哲学的关联。由此,精神分析需要走向自身矛盾之处,从一种考古学发展为一种目的论。
  在精神分析从考古学发展为目的论的过程之中,利科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展现自我意识诞生的欲望辩证法部分可以成为桥梁。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为一个目的论的范本从相反的方向上表达了和弗洛伊德相似的内容。精神分析通过自居和升华的概念走向了自身的矛盾,并瓦解了原有的经济学的统治。在自居作用上,利科将欲望辩证法放入其核心,取代原有经济学,并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路径上回答如何成为自我这样的一个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李由之;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外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汪堂家;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精神分析学派;
  • 关键词

    解释学; 精神分析; 哲学批判;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2:3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