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0周有氧运动对心衰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调节——心肌β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6h】

10周有氧运动对心衰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调节——心肌β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2选题依据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2.1心脏的交感神经调控和心衰的神经代偿机制

2.2心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研究

2.3心衰对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能受体的影响

2.4运动与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

2.5运动对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能受体的影响

3材料与方法

3.1实验对象

3.2实验试剂

3.3实验仪器

3.4实验步骤

4实验结果

4.1大鼠体重、心重和心系数变化情况

4.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4.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5分析与讨论

5.1心衰和运动对心脏的重塑作用

5.2心衰对心肌β受体表达的影响

5.3运动对心肌β受体表达的影响

5.4运动对心衰后心肌β受体表达的影响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HF, 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我国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目前35~74岁成年人中仍约有400万的心衰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规范心衰诊治,挽救患者生命,节约医药成本,是医学界迫需解决的课题。运动作为物理学治疗手段在心衰中的作用早已证实,研究运动对心衰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已成为广泛开展的基础研究。
  研究目的:本文依据可靠的动物模型和运动模型,在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对心衰后大鼠心肌β1-ar、β2-ar受体在有氧运动干预后mRNA的表征表达及蛋白密度进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研究,以期得到运动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衰进展的生物学机制,通过对大鼠运动模型的检验,以期得到可靠地有氧运动模型,为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患者提供新的物理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由山东鲁抗医药实验动物中心提供),8周龄,体重230±32g,分笼饲养,随机分成4组,组间体重无显著性差异,天然光照,自由饮食,房间温度控制在20-26℃,湿度控制在40-50%,大鼠适应环境2周后开始实验。依据成熟的动物模型和运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用spss19.0处理,图像处理由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分析。
  研究结果:十周有氧运动后,SE组大鼠与S组大鼠相比,体重略有减轻(p<0.05),心重有所增加,心系数显著增大(p<0.01); M组与S组相比,体重有所下降(p<0.05),心重有所增加,心系数也呈现显著增加(p<0.01);ME组对比M组,体重显著降低,心重略降低(p<0.05),心系数略增加(p<0.05)。β1受体的mRNA表征表达中,SE组与S组相比,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M组与S组相比,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 ME组与M组相比较,表达量也显著增加,蛋白表达与其基本一致,只是统计学意义上显著性略有下降;β2受体虽然略有变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心衰后心脏发生病理性肥大,β1受体表征表达显著下调,通过减少其偶联的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减少蛋白激酶PKA的激活,防止心肌细胞的凋亡;运动对正常心肌产生适应性的功能性肥大,β1受体受运动影响产生上调,可能是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造成HRV失平衡,机体为保持自主神经的调节能力而选择性上调β1受体,增强交感神经调控作用;运动对心衰后心肌β受体的调节作用来自于β1受体表征密度的上调,其上调作用可能是由于上游发挥儿茶酚胺浓度调节作用的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表达增强而造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