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克孜勒塔格东北一带地层特征及地质演化
【6h】

新疆克孜勒塔格东北一带地层特征及地质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言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1.1调查区位置与交通

1.2调查区自然地理概况

1.3区域地质背景

1.4区域地层概况

1.5岩浆作用

1.6变质作用

1.7构造特征

第二章早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

2.1划分沿革

2.2剖面特征

2.3岩相学特征

2.4变质特征

2.5地球化学特及原岩恢复

2.6变质结晶基底地层区域对比

2.7时代依据

第三章中元古代沉积盖层

3.1划分沿革

3.2剖面特征

3.3岩相学特征

3.4变质特征

3.5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3.6区域对比

3.7时代依据

第四章 晚古生代陆内裂谷盆地沉积

4.1划分沿革

4.2下石炭统红柳园组(C1h)

4.2.1红柳园组沿革

4.2.2剖面特征

4.2.3岩相学特征

4.2.4区域对比

4.2.5时代依据

4.3上石炭统石板山组(C2S)

4.3.1石板山组沿革

4.3.2剖面特征

4.3.3岩相学特征

4.3.4区域对比

4.3.4时代讨论

4.4上石炭系胜利泉组(C2S1)

4.4.1胜利泉组沿革

4.4.2剖面特征

4.4.3岩相学特征

4.4.4区域对比

4.4.5时代依据

4.5上晚石炭系干泉组(C2g)

4.5.1干泉组沿革

4.5.2剖面特征

4.5.3岩相学特征

4.5.4 区域对比

4.5.5时代依据

4.6中二叠统骆驼沟组(P2l)

4.6.1骆驼沟组沿革

4.6.2剖面特征

4.6.3岩相学特征

4.6.4区域对比

4.6.5时代依据

4.7晚古生代火山岩特征

第五章北山裂谷构造带地质演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 谢

图版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区位于新疆克孜勒塔格东北一带,属于北山裂谷构造带西段。北山裂谷构造带是在塔里木原始陆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邻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南接敦煌地块。构造带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包括了早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中元古代沉积盖层、晚古生代裂谷沉积盖层。 变质结晶基底-北山岩群是早元古代围绕陆核和陆核间出现的浅海环境下沉积的一套以火山岩为主夹少量成熟度低的碎屑岩经多期变质作用而成的成层无序地层。北山岩群主期变质作用是兴地期(1800Ma)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温度580-650℃、压力0.58-0.69GPa;主期褪变质作用是阿尔金期(1400Ma)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温度350-550℃、压力0.4-0.6Gpa,500℃左右温度可能是其主褪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温度。到了晚古生代,北山裂谷再次开始了拉张-闭合的演化,并伴随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使北山裂谷构造带内的地温梯度升高,在靠近侵入体的位置发生了接触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产生了排列不定向的片状黑云母。裂谷闭合收缩挤压和印支-喜山期动力作用及后期剪切作用影响使得北山岩群中的各期侵入岩体发生了碎裂岩化和糜棱岩化。 中元古代沉积盖层-古硐井岩群是浅海-滨海环境沉积的一套以沉积岩为主夹有少量凝灰岩的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一套成层无序的地层,其变质作用是北山岩群发生主褪变质作用的阿尔金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要稍低于北山岩群。 晚古生代裂谷沉积地层有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上石炭统石板山组和胜利泉组、干泉组及中二叠统骆驼沟组,其中红柳园组、石板山组、胜利泉组、干泉组为北山裂谷构造带在晚古生代早石炭世第一次拉张-晚石炭世闭合期间所沉积,骆驼沟组为中二叠世第二次收缩闭合期间所沉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