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6h】

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成功过渡

第二节 “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

第三节 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渊源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提出

第一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

第四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缘由

第一节 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它是扎根于中国现实的有生命活力的社会主义

第三节 中国历史的选择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定位,深化了“旗帜”所包含的意蕴

第五节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正确性

第五章 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一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第六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第一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影响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提出,解决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以什么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而进行的客观历史选择。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党是一个重视科学理论,并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渊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第一次郑重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十二大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三方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十三大提出的一些观点,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进行了深入阐发。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思想和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就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依据。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各种倾向性社会思潮的干扰,它们怀疑旗帜,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极大冲击。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划清界线,才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之所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原因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扎根于中国现实的有生命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定位,深化了“旗帜”的意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正确性。既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乎民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举起这面旗帜呢?根本之点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提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