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FP单抗修饰的载DCN基因PLGA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6h】

AFP单抗修饰的载DCN基因PLGA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AFP单抗修饰的载DCN基因PLGA靶向纳米粒的制备、物理性质及靶向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主要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质粒酶切消化鉴定结果

2.2重组质粒中DCN基因测序结果

2.3 纳米粒子外观形态和粒径

2.4 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及载药量

2.5 纳米粒的体外释放

2.6 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主动摄取

2.7 纳米粒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鉴定结果

3 讨 论

4 小 结

第二部分 AFP单抗修饰的载DCN基因PLGA靶向纳米粒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主要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

2.2 细胞凋亡率结果

2.3 细胞周期结果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结果

3 讨 论

4 小 结

参考文献

综述: PLGA载抗癌药物治疗肿瘤的应用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制备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修饰的载核心蛋白聚糖基因(DCN)质粒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靶向纳米缓释颗粒,并研究其理化特性以及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
  方法:
  第一部分:
  1.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靶向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并对不同批次的PLGA纳米粒进行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率的检测;
  2.采用羧基荧光素和罗丹明荧光素对 IgG-PLGA-rhDCN纳米粒子和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进行双荧光标记,分别在4h及12h时观察纳米粒进入HepG2细胞的情况;
  3.RT-PCR鉴定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第二部分:
  1.MTT法检测纳米粒子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2.IgG-PLGA-rhDCN纳米粒子和不同浓度的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作用HepG2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
  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纳米粒子作用48h后各组细胞中Bcl-2基因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第一部分:
  1.复乳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形态规则,表面平整,平均粒径为216.7±8.2nm,Zeta电位为-17.4mV;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平均为:78.60±1.03%,载药量平均为:3.12±0.17%;纳米粒子在体外缓慢平稳释放,在240h时释放率达到79.3%;
  2.HepG2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有生物靶向作用,可在细胞中大量富集;
  3.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中的DCN基因可在HepG2细胞中表达。
  第二部分:
  1.MTT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对HepG2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
  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中,实验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纳米粒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三个实验组细胞周期的S期、G2期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1期比例相对升高;
  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Bcl-2基因在实验组中的表达随纳米粒子浓度的增高逐渐降低,而caspase-3基因则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1.成功制备了具有缓释作用的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可与HepG2细胞特异性靶向结合,并且纳米粒中的DCN基因可在细胞中成功表达。
  2.在体外,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子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促进其早期凋亡,且凋亡机制可能与Bcl-2和caspase-3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