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声韵文白异读探析
【6h】

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声韵文白异读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的地理位置

1.2 文白异读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 中原官话文白异读的研究现状

1.2.2 汾河片文白异读的研究现状

1.2.3 平阳小片文白异读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方法

1.4 发音合作人情况

2 平阳小片七个点文白异读的相同类型

2.1 声母方面

2.1.1 文读为不送气的音,白读为送气的音

2.1.2 文读为送气、不送气的塞擦音,白读声母为擦音

2.1.3 文读为[ts][tsh][s],白读为[t(?)][t(?)h][(?)]

2.1.4 文读为[t(?)][t(?)h],白读为[t(s)][t(s)h]

2.1.5 文读为[(?)],白读为[x]

2.1.6 文读为零声母,白读为[(n)]

2.2 韵母方面

2.2.1 文读为[ε][iε][yε],白读为[a][ia][ya]

2.2.2 文读为[ei][uei],白读为[i][u][y]

2.2.3 文读为[a][ia?][ua?],白读为[o][io][uo]

2.2.4 文读为[??][i?],白读为[ε][iε]

2.2.5 文读为[??],白读为[?n]

2.2.6 文读为[u],白读为[y]

2.2.7 文读为[ou],白读为[u][y]

3 平阳小片文白异读的内部差异

3.1 声母方面

3.1.1 文读为不送气、送气的塞音[t][th],白读为塞擦音[t(?)][t(?)h]

3.1.2 文读为塞擦音[tsh],白读为擦音[s]

3.1.3 文读为[t(c)],白读为[t][ts]

3.1.4 文读为送气的音,白读为不送气的音

3.1.5 文读为送气、不送气的塞擦音,白读为送气、不送气的塞擦音

3.1.6 文读为送气、不送气的塞擦音[t(s)h],白读为擦音[s][(s)]

3.2 韵母方面

3.2.1 文读为[y],白读为[i]

3.2.2 文读为后鼻音韵母,白读为前鼻音韵母

3.2.3 文读为后鼻音韵尾,白读为元音韵尾

3.2.4 文读为[γ][ai][εi],白读为[γ][α][ai][ei]

4 平阳小片七个点的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

4.1 声母方面

4.1.1 古全浊并、定、从、澄、群母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

4.1.2 古全浊崇母、船母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

4.1.3 精见组字和晓匣母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

4.1.4 影母、疑母和以母的历史层次

4.2 韵母方面

4.2.1 果假摄的历史层次

4.2.2 蟹摄、止摄、遇摄的历史层次

4.2.3 宕江摄的历史层次

4.2.4 曾摄的历史层次

4.2.5 梗摄的历史层次

4.2.6 曾通摄的历史层次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有着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且极具地方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白异读的分析研究对于考察地方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方言语音发展演变的历史层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声母、韵母两方面描写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方言的文白异读系统的相同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同时对文白异读所显露出来的语音演变规律及其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由四大部分组成的,首先介绍了平阳小片的地理位置、文白异读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还有发音合作人的基本信息。其次,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围绕着声母和韵母文白异读的相同类型和内部差异展开的,通过对平阳小片中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后,在文章核心部分的最后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声母和韵母方面存在的层次,最后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了平阳小片方言中的白读音主要是由于其方言本身演变的结果,但是这种情况也不能排除是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比如说平阳小片中的曾摄开口三等韵的知系字,他们的白读韵母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是受到了晋语的影响。平阳小片方言中的文读音系统受到权威方言或着是民族共同语的影响,但是主要的影响仍然是该地方言的自身演化的结果。
   本文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和描写与比较相结合这样的方法,把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中现存在着的非常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从声母和韵母两方面进行详尽的描写并且还附加了举例,全面呈现临汾、洪洞、霍州、浮山、翼城、古县、襄陵7个点的文白语音系统全貌,将该片的文白异读的具体现象及其他们具体的使用的情况以及文读音和白读音的具体读音的基本情况描写出来,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出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文白异读现象的那些个基本的类型和他们之间的微小差别。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原因和方言本身的演变等方面追溯形成此声韵文白异读系统的原因,并对该片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演变进行探索和分析,为今天方言中文白异读的概貌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