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诚信观与社会风尚
【6h】

汉代诚信观与社会风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意义

(二)学术史评述

1.关于诚信思想的研究概况

2.关于汉代诚信思想的研究概况

(三)研究范围和方法、资料来源

1.研究范围和方法

2.资料来源

(四)创新与不足

上篇诚信观的历史演变与汉代诚信观

一、诚信观的历史渊源及演变

(一)什么是诚信

(二)诚信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汉代诸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与今释

(一)陆贾《新语》

(二)贾谊《新书》

(三)董仲舒《春秋繁露》

(四)刘安《淮南子》

(五)刘向《说苑》、《新序》

(六)桓宽《盐铁论》

(七)扬雄《法言》

(八)桓谭《新论》

(九)班固《白虎通义》

(十)王充《论衡》

(十一)崔寔《政论》

(十二)王符《潜夫论》

(十三)仲长统《昌言》

(十四)苟悦《申鉴》

(十五)徐干《中论》

下篇汉代诚信观的实践与社会风尚

一、汉代人际关系中的诚信问题

(一)君臣之间

(二)同僚之间

(三)官民之间

(四)民族之间

(五)家庭成员之间

(六)师生之间

(七)朋友之间

(八)陌生人之间

二、汉代商业领域中的诚信问题

(一)政府法令的规定

(二)契约券书的流行

(三)典当业的兴起

三、汉代政府对官吏不诚信行为的制裁

(一)欺谩

(二)不直

(三)矫制

结论

(一)汉代诚信观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汉代诚信观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三)汉代诚信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

(四)汉代诚信观的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诚信思想贯穿于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汉代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汉代诚信观念和社会风尚的研究,系统地发掘诚信对汉代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及其时代局限性,并进而分析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绪论、上篇、下篇和结论,共四章。 上篇的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先秦史料,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的内涵,简要论述诚信在上古时期作为朴素的道德观念开始形成,到夏商西周时期逐渐摆脱宗教色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传统伦理思想重要范畴的演变过程;并对先秦诸子有关诚信的论述作以简要的分析和归纳,在肯定诚信作为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肯定了诚信在做人、处事、治国等各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通过对汉代不同时期政治家和思想家著作的研究,归纳总结他们对诚信的主要观点。汉代的思想家们所提倡的修身以诚、交友以信、言行守信等思想基本都是继承了先秦诸子的理论并有所发展,特别是“三纲五常”学说更是强化了诚信在整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他们也都明确指出诚信治国的方针:要求统治者“不可欺民”,强调“法令有信”和“赏罚必行”并提倡贸易诚信。他们一致肯定了诚信思想的社会功用,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个人道德修养、立身处事、社会交往、以至治国安邦等多方面对诚信伦理思想作了深刻的阐发。 本文的下篇,首先从社会学和伦理学角度分析汉代社会中的诚信问题。汉代的君臣、家庭、师生、朋友,民族关系中都不同程度的渗透着诚信观念:君臣之间的诚信可保证封建政权巩固促进社会发展,父子、夫妻之间的诚信可保证家庭和谐美满,师生、朋友之间的诚信可促进良好关系的发展,民族外交诚信能加强民族、国家间的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诚实守信对整个汉代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在上述多种关系中失去诚信,就会造成消极影响,甚至产生破坏作用。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政策和法令来说明汉朝政府对诚信的积极倡导以及对失信行为的严厉惩罚。 最后的结论一章,从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等方面分析汉代诚信观和社会风尚形成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论述后世封建王朝对汉代诚信观的继承和发展。分析汉代诚信观和社会风尚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作用,即无论是宏观的社会环境,还是微观的人际关系,都需要重视诚信的建设,并指出汉代诚信观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