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齐国早期都城及相关问题研究
【6h】

齐国早期都城及相关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齐国作为周代时期位于山东半岛北部地区的一个大国,在中国先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其在西周早期建国伊始之时的历史,史籍记载却有诸多语焉不详之处。尤其围绕其早期都城的种种问题,历来为史家所争论不休。而与这一问题息息相关的诸如太公之身世、太公封齐的具体情况以及齐国的文化源流等问题,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之处。然而关于齐国早期都城的种种争论,却大多未能跳出《史记》等文献所提出的“营丘说”的窠臼之中,以至于有些文献尤其是早期文献中所提供的其他线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平商而王天下”之后,“封师尚父于营丘”。后来齐哀公为周夷王所烹杀,其弟胡公继位,迁都薄姑,胡公又为哀公同母弟献公所杀。齐献公继位后又迁都临淄,自此至齐亡未再迁都。《礼记》、《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盐铁论》等周汉文献也均采纳齐最初封于营丘的观点,而《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的“于是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以及《史记·周本纪》中“封师尚父于营丘,曰齐”这两条记载。更是给后人留下了营丘为都邑名、齐为封国名的基准。后世关于齐国最早都城所在地的争论,也基本上是基于“齐国初封营丘”这一前提展开的。无论是自汉代以来的临淄、昌乐营陵两说之争,还是后世伴随着考古发现而诞生的诸多新说,皆是如此。
  本文将一改以往探讨齐国早期都城位置时多局限于营丘一地的做法,通过对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考古资料的分析,对周初太公封齐时的形势进行重新梳理,进而推导出齐国早期都城的大体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探讨早期齐国文化需注意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从太公之“吕”的源流及其与周人之姬姓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探讨与早期齐都问题关系密切的齐太公本人的身世问题。同时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等材料,对周初形势加以分析,进而推导太公封齐的时间与原因。
  第二章将对于文献中“营丘说”、“薄姑说”和“齐地说”的相关记载加以总结,并就太公的都城及其迁徙的文献记载进行探讨。
  第三章主要对建立在“营丘说”基础上的假说加以总结,并就文献记载、齐国早期都城环境以及早期疆域等方面讨论“营丘说”本身存在的值得质疑之处。
  第四章以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的记载为线索,探讨“齐地说”与“薄姑说”的可能性,并论证其或可为一说。并结合文献及考古挖掘成果,探讨齐国早期都城的位置。
  第五章将结合最近的主要相关考古成果,从考古发现角度,辨析从文献考证的齐国早期都城所在地问题。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是,齐太公身为随周人西来之人,以周王姻亲和灭商功臣的身份受封于齐。而齐国早期都城的具体位置,当在济水下游一带的博兴薄姑故地,距高青陈庄遗址不远。而这一地区,在将来探寻西周早期都城的研究过程中,也将是考古工作的重点对象。就文献和考古发现问题,早期齐文化的核心应是来自西部的姬周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