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个人投资者的人格特质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大五人格结构模型
【6h】

我国个人投资者的人格特质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大五人格结构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主要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 投资行为理论研究

2.1.1 传统金融理论综述

2.1.2 行为金融理论综述

2.1.3 我国投资行为研究现状

2.2 人格特质研究理论基础

2.3 个人投资者的人格特征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3.理论分析及研究设计

3.1 理论分析

3.1.1 传统金融理论

3.1.2 行为金融理论

3.1.3 人格特质理论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模型

3.4 研究样本及问卷设计

4.实证分析与统计结果

4.1 样本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4.1.1 样本来源

4.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2.1 人格特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2.2 投资行为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4.3 我国个人投资者人口特征对其投资行为的方差分析

4.3.1 性别对投资行为的方差分析

4.3.2 年龄对投资行为的方差分析

4.3.3 学历对投资行为的方差分析

4.3.4 收入对投资行为的方差分析

4.3.5 职业对投资行为的方差分析

4.3.6 入市年限对投资行为的方差分析

4.4 我国个人投资者人格特质与投资行为相关分析

4.5 我国个人投资者人格特质与投资行为回归分析

4.5.1 人格特质过度交易行为回归分析

4.5.2 人格特质与处置效应行为回归分析

4.5.3 人格特质与羊群效应行为回归分析

4.6 假设检验及模型修订

4.6.1 假设检验

4.6.2 模型修订

5.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分析

5.2 政策建议

6.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二

展开▼

摘要

行为金融理论将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认知科学的成果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相互融合,试图解释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异象”及其发生机理来研究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及各种认知偏差的深层次原因的一门交叉学科,行为金融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实践中传统金融理论理性假设下难以解释的异象,因此国外学者对于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而相对于发达资本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各方面发展都还不规范、不成熟,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同时中国个人投资者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相对于成熟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会有明显差异,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行为金融理论需要更多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和研究成果来检验和完善。本文利用大五人格测量工具对个人投资者的人格特质进行测量,着手于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人格特质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在学习国外行为金融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掘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特征,对丰富现有投资心理与投资行为理论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处于证券新兴市场的我国证券市场,对行为金融理论的本土研究,在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所遇到的投资现象具有新的现实解释意义。
   本文在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上,结合人格心理学研究了我国个人投资者的人格特质与其投资行为的关系,试图从投资者的人格特质本身解释其所表现出的非理性的投资行为。首先,本研究回顾了传统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行为的研究,了解了关于人格特质与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同时根据行为金融学和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在理论层面解释投资者自身人格特质和投资行为的关系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其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研究数据,并将数据整理后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证实了行为金融理论中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同时投资者的人格特质与其投资行为存在相关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得出结果,经过相关性分析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与三种投资行为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尽责性与过度交易和羊群效应显著相关,但与处置效应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开放性与三种投资行为均不在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对变量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显著性变量的预测程度。最后,本文根据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分别从个人投资者个人、证券中介机构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为了研究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今后的研究在调查范围和实证研究方法上应进一步改进,同时应该考虑加入投资者人口特征变量,作为与人格特质变量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相关程度的对比,进行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