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率性与教化——孟荀道德哲学的内在统一性问题研究
【6h】

率性与教化——孟荀道德哲学的内在统一性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论文研究综述

二、论文研究的角度

三、论文的思想逻辑脉络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人性与率性

第一节 孔子:孟子人性论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善性与率性:孟子性善论的内在逻辑结构

(一)天赋四端

(二)以心言性

(三)存心养性

(四)扩而充之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率性与理智:孟子哲学所遗留的历史问题

第一节 理智的忽略

(一)率性与理智

(二)孟子哲学中的理智悬疑案例:试论经与权的争论——以“嫂溺,援之以手”为例

第二节 教、学与理智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教化学习与理性之我:荀子哲学的贡献

第一节 荀子对孟子人性思想的评析

第二节 荀子哲学中的理智思维

(一)心有征知(感性认识与理智认识)

(二)理智、认识与实践(知、行与心灵)

(三)荀子哲学中的逻辑思想:试以《正名》篇为例

第三节 教化与人性

(一)心、性、情与教化

(二)理智与教化

(三)教化与学习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做人一直是儒家哲学所探究的重要课题。故而儒学又被称之为人学。儒学作为人学,旨在完美人性,成就人生,而人性问题则是儒家人生哲学的基石、根基。
  儒家人性思想发端于孔子,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但并未对人性的具体内容做出详细的阐发、界定。这为后世学者解读孔子的人性思想留下了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孟荀二人都自称是孔学真传,相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孟子为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贡献了新的理论活力。他首次回答了人性的具体内容,认为人性就是人与禽兽的道德本质区别,此即天之所予的“四端”。“四端”体现在“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又称之为人之本心或本性,人之本心含有善性的萌芽,是仁义礼智之原,扩而充之即为人性。做人只须由着本性自然成长,顺其本性便可以成人。这也就是说,孟子推崇率性自然的道德哲学。率性自然的本质在于无我,在道德修养的实践过程中,个人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人类理智之心则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人类的实践活动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道德修养的践行亦是如此。合理行为的产生都基于正确的知识。心灵的理智力为正确知识的产生提供了保障,没有心灵理智力的参与,包括道德修养在内的实践活动都显得毫无意义!如果按照孟子由仁义行或循性命之道的道德修养路径出发,外在的道德观念、礼义知识等规范的存在便成了问题。顺性至圣也否定了对儒家经典知识的学习和继承。从现实角度看,没有教化、学习与外在的制度规范的约束,社会便会陷入混乱与争战、难以稳定。显然,孟子的性善理论并没有真正而又彻底地解决问题。
  基于此,荀子敏锐地洞察到孟子人性论的不足,并试图修补之。荀子把道德修养的基础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认为道德修养与知识是分不开的。他把人类的认识分为两类,即感性认识和理智认识。感性认识成为正确的知识还须理智之心的参与。离开了正确的知识,人类的也不会有合理的行为,道德修养也就成了问题。要而言之,理智之心主导了人类的认识与行为。然而,在荀子看来,人心又存在自以为是、自行其是、好利、贪欲等缺陷和风险,因而容易出现惑其心而乱其行的局面。所以,人心须改、人性须化。改造的第一步通过“虚壹而静”的途径使心灵处于虚空的状态。第二步就是凭借心知的功能,向道德实践主体传授知识或灌输圣人创作的礼义之道,此即教化。而孟子的教育思想则侧重于启发、诱导。久而久之,达到人心合于道、以心顺道的境界,最终实现自由践行礼义法度的局面。率性自然与教化学习也就获得了逻辑上的统一,成为儒家道德修养体系中的两个支柱。

著录项

  • 作者

    任鹏程;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中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沈顺福;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孟荀; 人性思想;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1:5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