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明儒学与科学的互动——以徐光启实学思想的构建为中心
【6h】

晚明儒学与科学的互动——以徐光启实学思想的构建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四、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晚明儒学与科学互动的开端

第一节 儒学中的实学传统

一、通经之实学

二、修德之实学

三、经世致用之实学

第二节 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兴起

一、实学思潮兴起的内外因探察

二、经世致用上升为实学思潮的核心

第三节 实学转型对西方科学的接引之功

一、开辟空间之功

二、搭建桥梁之功

三、推动传播之功

小结

第二章 徐光启实学与西学互动基础的奠定

第一节 文化环境与徐光启早期实学品格的积累

一、家庭文化环境与徐光启实学思想的陶冶

二、儒学教化作用与徐光启实学思想的积淀

三、结社文化环境与徐光启实学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徐光启早期著作中的实学因子

一、《毛诗六帖讲意》与《诗经传稿》简介

二、通经中的审慎考据

三、修德相关的思想继承

四、经世致用思想的初步显露

第三节 徐光启与西人、西学的早期互动

一、徐光启与西人、西学的交往

二、以实学的态度审视西学

小结

第三章 《几何原本》与徐光启实学内核的确立

第一节 实学传统中的明代算学

一、新增算学书籍数量较多

二、算学教育普及范围日广

三、算学地位缓慢隐性上升

第二节 《几何原本》“四进三止”的翻译历程

一、由器物扩展为知识的首次翻译尝试

二、以知识扩大声望的第二次翻译

三、心有余力不足的第三次翻译尝试

四、内容形式全面展现的第四次尝试

第三节 《几何原本》的“不用”与“众用”

一、西方传统中的《几何原本》之“用”

二、徐光启选择、调整后的《几何原本》之“用”

第四节 度数之学在徐光启实学思想中内核地位的确认

一、正本清源:为度数之学进入实学内核扫除障碍

二、贵义重证:为度数之学进入实学内核提供方法保障

三、拓用旁通:为度数之学进入实学内核搭建内容框架

小结

第四章 度数旁通与徐光启实学框架的搭建

一、《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与“度数”

二、徐光启选用“度数之学”的原因

第二节 徐光启“度数旁通十事”的思想来源

一、“度数旁通十事”的中国古代算学思想来源

二、影响“度数旁通十事”形成的西方数学思想来源

第三节 徐光启“度数旁通十事”的特点

一、融汇古今中西的内容确立

二、依据国情国势的次第开展

三、依托友人门徒的补充推广

小结

第五章 富国强兵与徐光启实学实践的展开

第一节 度数之学与徐光启对勾股“义”的增补

一、《测量法义》中的度数之“义”

二、《测量异同》中对中西测量的比较

三、《勾股义》中对勾股之“义”的系统总结

第二节 《泰西水法》与徐光启农学知识的更新

一、水利与徐光启重农富国思想的结合

二、勾股测望与水利兴修

三、《泰西水法》对西方农业水利知识的引进

第三节 火炮、铳城与徐光启军事实学技术的引进

一、中国古代算学与军事实学的结合

二、度数之学与徐光启对西洋火炮、铳城的认识

三、徐光启对西洋火炮的引进和仿制

小结

第六章 崇祯改历与徐光启实学构建的逻辑完成

第一节 明朝《大统历》沿革

一、《大统历》的制订与修正阶段

二、《大统历》的守成与僵化阶段

三、《大统历》的弊端爆发及历学研究的复兴阶段

第二节 崇祯改历之前徐光启的历学积累

一、对中西历算知识的不断了解

二、对治历仪器的知识学习和操作运用

三、对中西历学理论的接触

第三节 崇祯改历中徐光启的实学实践

一、对西方宇宙论和历学基础理论的引入

二、度数之学在历法修订中巨大功用的彰显

三、对西方历法测量仪器的介绍与制造

第四节 文化张力下徐光启实学的逻辑完成

一、徐光启崇祯改历设想与成果之间的“矛盾”剖析

二、历学西化:中西比较后的必然选择

三、“会通”为名:应对历学中文化张力的圆融举措

小结

第七章 晚明儒学与科学关系总论

第一节 晚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良性互动

一、即时呈现方面:晚明儒学与科学多层面的互有调适

二、后世影响层面:近代科学的扎根与儒学的近代转型

第二节 儒学与科学互动视野下“经世致用”再思考

一、经世致用的类型划分

二、后世偏颇理解经世致用的原因及反思

第三节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明朝社会政治走向衰落之时,儒学却在外在刺激和内在发展的逻辑中进行着自我更新与转型,即从通经、修德、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中发展出以经世致用为中心的实学思潮。当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历经曲折终于踏上中国土地时,实学思潮中的经世致用搭建了儒学与西方科学沟通的桥梁,长达三百多年的儒学与科学的互动就此拉开历史序幕。
  在晚明士人对经世致用的迫切追求,以及利玛窦等制订附儒、补儒、合儒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共同促动下,诸多儒士参与到晚明儒学与科学的互动过程中,徐光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学而优则仕的儒家,徐光启深受通经、修德、经世致用实学传统的浸染,是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主要倡导者。同时他还是西学东渐以来接触、传播、译撰西方科学著作的先行者。可以说,徐光启实学思想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亦是晚明儒学与科学互动的具体呈现。
  简要而言,徐光启实学思想的构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内核确立阶段。传教士本想通对《几何原本》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其经世致用的功能吸引中国士人走向信仰上帝的道路,但徐光启却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重新解读。在他看来,《几何原本》是“度数之宗”,是“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典范。因此,徐光启一方面注重《几何原本》经世致用的功效,另一方面则把《几何原本》中体现出的公理化体系和对求其故的重视强调为“不用为用”的“大用”。这就为此后徐光启将度数之学视为实学的内核提供了内在的支持。徐光启将度数之学确立为其实学的内核主要是通过对算学的正本清源,为度数之学进入实学核心扫除了障碍;通过对度数之学贵义重证的阐释,为度数之学成为实学内核提供了方法保障;通过对度数之学的拓用旁通,为度数之学进入实学内核搭建内容框架三方面的努力而实现。
  (2)框架搭建阶段。徐光启实学思想主要是以“度数旁通十事”为框架搭建起来的。在“度数旁通十事”的思想来源上,徐光启受到了中国古代算学和西方几何之学的共同影响。徐光启对“度数之学”的定位和理解也在此基础上形成。“度数旁通十事”的构建中显现出了内容确立上的融会古今中西、展开次序上的对国情国势的关联以及在补充推广上友人门徒的支持的特点。最终徐光启的实学内容框架涵盖了测量、农业、律吕、会计、舆地、医药、军事、历法等十个领域。
  (3)实践展开阶段。徐光启实学的实践展开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其中明线表现为基于晚明社会政治需要的急迫程度而呈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因勾股测望“广其术而以之治水、治田之为利巨,为务急也,故先之”;水利失修造成水旱灾害频发时,翻译《泰西水法》对西方水利知识和工具的介绍与引进便成为应对之举;面对后金对明朝威胁的加重,徐光启又将他的实学关注点转移到军事领域,强调西洋火炮和铳台引进和仿制。最后当历法误差已经不得不顾时,徐光启又担负起改历的重任,主持修订了《崇祯历书》。暗线则体现了徐光启对西方科学认识的逐步全面与深化的过程。《几何原本》的翻译让徐光启认识到度数之学“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基础地位,他在勾股测望、农田水利、军事领域实学实践的开展则是对西方科学知识、方法、技术的全面运用。崇祯改历时对尽用西法的坚持则显示了徐光启对西方科学内容、方法、思维方式的深刻认同。两条线索并行不悖,互为促进。
  (4)逻辑完成阶段。徐光启制订了与大统历“会通归一”的改历方案但却“尽用西法”,看似矛盾实则是晚明儒学与科学张力下徐光启的选择与应对。在科学强大张力下,徐光启在对中西历学进行了客观比较、对逻辑自洽性与一致性思维方式的深刻认同和对历学重新划界后,改历尽用西法成为他的必然选择。而“会通”为名的改历方案扫除了“分曹而治”提议的弊端且避免了议用西历所引发的南京教案类似事件的发生,显示了他应对儒学张力的智慧。这一结果不但在时间上处于最晚,徐光启对儒学与科学关系的处理也最为全面、成熟,所以崇祯改历成为徐光启实学构建的最终呈现和逻辑完结。而且徐光启在崇祯改历中“尽用西法”与“会通为名”之间的圆融应对也表明儒学与科学间的张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弱化或转化。
  简而言之,徐光启实学思想的构建是以中西相遇为时代背景,以度数之学为构建内核,以“旁通十事”为内容框架,以崇祯改历为逻辑完成,注重经世致用的同时又强调“求其故”的一种过渡型学问形态。他在儒学与西方科学的具体互动中实现了对儒学知识的更新、对诸如格物穷理等儒学核心概念的突破,也将西方科学方法、思维方式等融入到儒学传统中。从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晚明儒学与科学互动的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取得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来看,晚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在整体上呈现良性互动态势。经世致用中的实理型致用在实学思潮中的发展也为儒学与科学提供了学理上亲和的内在依据。
  时至今日,中国经历了近代化的阵痛,科学已在中国扎根生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发展低潮后也迎来了复兴契机。儒学与科学的张力虽然客观存在,但通过对晚明儒学与科学互动过程的历史考察,有理由相信儒学与科学在现代同样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