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碘营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6h】

碘营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学术硕士学位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碘营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并明确碘营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T1799A突变发生率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共177例在本院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或次全切术的PTC患者甲状腺肿瘤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做一代测序检测BRAF T1799A基因突变率,收集空腹尿液标本,进行尿碘定量检测,并完整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同期在本院治疗与检查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68例,健康体检者200例的空腹尿液标本并进行尿碘定量检测,并完整记录临床资料。依据人的血碘浓度,用0-80?M碘化钾溶液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及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3-1),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2AXγ来比较DNA损伤程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来反应氧化应激程度。用0-80?M碘化钾培养TPC-1单克隆细胞,持续培养20周后提取DNA,通过一代测序技术检测BRAF T1799A基因突变率。取0,80M碘化钾培养的TPC-1单克隆细胞,利用二代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并筛选差异基因。利用spss23.0、Empower Stats、R Studio、Graph pad Prism6.01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作图。 结果:通过临床资料分析,PTC患者的尿碘水平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且尿碘是PT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2,P?0.05)。碘过量的PTC患者其肿瘤直径显著大于碘足量的患者(P=0.046),而尿碘水平与肿瘤直径之间呈倒U型关系,转折点为626g/L,即尿碘626g/L时,随尿碘水平增加肿瘤大小随之增大(P=0.0008),后呈减小趋势(P=0.0334)。纳入的PTC病例中,有98位患者BRAF T1799A突变阳性,但突变阳性的患者与阴性患者的尿碘水平并无显著差异。对TPC-1单克隆细胞进行一代测序,也并未检测到BRAF T1799A突变。细胞学实验发现,随着碘浓度的增加,甲状腺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并且高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的影响较正常甲状腺细胞更为显著。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共筛选出高碘组相对于低碘组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174个,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体现在胞内外物质交换,血管生成,细胞的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等功能。通路分析可见差异基因的表达主要与p53通路、NOD样受体通路、TGFβ通路等相关。 结论:高碘状态也可以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与进展,高碘可以使甲状腺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DNA损伤的发生,但高碘状态并不是导致甲状腺细胞发生BRAF T1799A突变的机制。同时高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甲状腺癌细胞RNA水平的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