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大革命前的胡汉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视界交融中的地位和作用
【6h】

论大革命前的胡汉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视界交融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序 论

第二章 胡汉民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胡汉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视界交融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 胡汉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视界交融中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分析

结 语

参考文献

谢 辞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之争论与融合,历来有之。我们在讨论一些因马哲而产生的中哲问题诸如中哲的基本问题、存在问题时,在讨论一些因中哲而产生的马哲问题诸如马哲与中国哲学文化的融合程度、普适性程度等问题时,是否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发端是在何时、来源是在何处、又肇始于何人呢?
   笔者认为胡汉民先生便是这肇始之人,该文便是研究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视界交融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此肇始过程的文章。
   文章首先以图表分析的形式综合考虑学术界对于胡汉民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的研究,选择马哲与中哲的视界交融为突破口,并阐述胡汉民的哲学思想。
   其次,文章利用胡汉民的原著《中国哲学史之唯物的研究》、《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和《孟子与社会主义》,集中史料,对比李大钊、朱执信、戴季陶和陈独秀等人的思想,论证胡汉民在此视界交融中的地位是:中国第一个马哲与中哲的视界交融者、中国第一场社会主义论战的挑起者和中国首批社会主义实验场的开垦者;作用表现在:开启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代风气,树立马哲与中哲视界交融度的把握的学术榜样,完成一个全新的视界即“中国特色”视界。
   最后,文章在完成上述肇始过程论述后,一并对胡汉民在马哲与中哲视界交融中的局限性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胡汉民的最终哲学取向,从而还原出一个完整而全新的“中国特色”视界交融者:胡汉民先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