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早期疗效观察
【6h】

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早期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1 临床资料

2.2 检查方法

2.2.1 基本检查

2.2.2 斜视度数检查

2.2.3 旋转状态测量

2.3 手术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直肌倾斜手术概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早期疗效。
  方法:前瞻性设计,连续观察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诊断为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并行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的患儿20人。手术前后三棱镜加遮盖法测量远近斜视度,眼底照相法测量黄斑-视盘夹角(FDA)评价手术对眼球客观旋转状态的影响,检查眼球运动状态和近方立体视。术后随访6个月,失访造成的数据缺失用末次访视结转法填补。术前术后远近斜视度及差值比较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FDA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远近斜视度差值的变化除以倾斜后徙量计算每倾斜1mm减少的远近斜视度差值。
  结果:共观察患儿20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9.5±2.8岁(4~13岁)。手术前后斜视度(M(QR),范围):视远斜视度术前25(13) PD(15~50PD),术后1.5(4) PD(0~5PD);视近斜视度术前37(16) PD(25~63PD),术后4(4)PD(0~8PD);远近斜视度差值术前12(3)PD(10~20PD),术后2(3)PD(0~5PD)。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倾斜1mm减少的远近斜视度差值平均为3.8PD。行下斜肌后徙术眼的FDA((x)±s,范围):右眼术前-6.35°±3.04°(-10.79°~0°),术后-2.28°±3.71°(-8.00°~+2.93°),矫正量4.06°±2.67°(-1.00°~9.22°);左眼术前-7.71°±3.52°(-14.42°~.1.77°),术后-1.02°±3.84°(-10.72°~+4.21°),矫正量6.69°±2.80°(2.53°~11.5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球运动均正常,术前有V征者13人,术后V征均消失,并且未发现新发生的A-V型斜视。近方立体视术前正常者占55%,术后正常者占75%,手术前后35%患者近方立体视提高。术后无患者出现连续性内斜视,眼球运动障碍,垂直旋转性斜视或复视。
  结论:应用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手术安全、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