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经》“二南”若干问题研究
【6h】

《诗经》“二南”若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本课题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二、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二南”名义考

一、从地域角度诠释“二南”述论

二、从乐调角度考察“二南”之名义

三、“二南”为周、召二公据南音改制的乐调

小结

第二章 论“二南”诗非采自同一地区

一、“二南”诗产地诸说述评

(一)采自“周原”说

(二)采自“江汉流域”说

(三)采自“东都洛邑”说

二、论“二南”诗非产于一地

(一)《关雎》作于今陕西境内黄河沿岸

(二)《螽斯》当采自河南一带

(三)《汝坟》当采自今河南一带

(四)《汉广》当采自江汉流域

(五)《江有汜》当采自江汉流域

小结

第三章 论“二南”诗非产于同一时代

一、“二南”诗产生时代诸说简介

(一)西周早期说述评

(二)春秋说述评

(三)西周末春秋初说述评

二、“二南”诗非产于同一时期考

(一)论《卷耳》作于西周初期

(二)《甘棠》当为西周中期之作

(三)《何彼裱矣》为东周桓王时期作品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周南》、《召南》,简称“二南”,由于其名称和地位的特殊性,历来为《诗经》研究者们所关注。因而,对“二南”相关问题的争议也颇多,学术界至今对“二南”的名义、产生地域及创作时代等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将分三章分别对久讼不决的“二南”名义、采集地域、创作时代等问题进行考证。
  首章,对“二南”名义进行考证。将前人关于“二南”名义的观点,总括为两类,即由地域角度诠释其名义和由乐调角度解释“二南”名义。对诸家观点加以评述,并批判的借鉴“二南”为乐调的说法,通过考证得出新的结论:“二南”为周、召二公据流行于江汉流域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音乐而改制的乐调。因周公、召公所改制的“南乐”有别,故分称《周南》《召南》。“二南”既为两种乐调,所以,凡用《周南》乐调所谱唱之诗歌,皆可入《周南》,凡用《召南》乐调所谱唱之诗歌,皆可入《召南》。而且一种乐调产生之初必然有其固定的地域,但随着乐调流行起来,便不再受其产地的限制。因为凡能流行起来的乐调,一定有其独特的魅力,所以,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能以其乐调演唱诗歌。
  基于以上观点,第二章对“二南”诗产地进行考论。首先对二南产地为“周原”说,“江汉”说,“东都洛邑”说等观点进行述评。其次,选取《周南》《召南》中五首诗,从诗中透露出的地域信息进行考证,得出此五首分别采自今陕西境内、河南境内、江汉流域的结论。由此证实“二南”诗以乐调为标准收录,并非以地域为收诗标准,故“二南”诗并非皆采自同一地区。
  第三章亦基于首章的观点,对“二南”诗创作时代进行考证。首先对“二南”创作年代的几种说法,即“西周早期”说、“春秋”说、“西周末春秋初”说等观点加以评述。认为几种说法皆有偏颇。为此,特选取《周南》《召南》中三首诗详加考证,从三首诗中涉及的人物、器物透露出的时代信息及其他线索,进行考证,得出三诗分别作于西周初期、西周中期、东周桓王时期的结论。可见,“二南”诗确非创作于同一时期。从而进一步证实“二南”诗确以乐调为收录标准,并不受时代限制的观点。
  总之,本文对“二南”若干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围绕着一个核心论点:“二南”为周、召二公据“南音”而改制的两种乐调,《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是按合乎这两种乐调的诗歌收录的,因此,并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

著录项

  • 作者

    刘茜茜;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历史学;历史文献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梅显懋;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古代诗歌; 名义考证; 地域分析; 创作时代;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9:0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