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6h】

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新型城镇化

2.1.2 农民工

2.1.3 农民工市民化

2.1.4 本地市民化与异地市民化

2.2 研究框架

2.2.1 理论基础

2.2.2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

2.2.3 实证研究框架

3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工具

3.1.2 抽样方法

3.1.3 样本特征

3.2 影响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3.2.1 个体特征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3.2.2 就业经济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3.2.3 社会生活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3.2.4 心理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3.2.5 小结

3.3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晌因素的回归分析

3.3.1 控制变量的建立

3.3.2 回归分析

3.4 研究结论

4 促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4.1.1 完善农民工的就业和技能培训机制

4.1.2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

4.1.3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4.1.4 落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

4.2 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度和心理认同感

4.2.1 吸引农民工参与多元化活动

4.2.2 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

4.2.3 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动态

4.3 建立适宜的城市接纳机制

4.3.1 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与出台

4.3.2 因地制宜的进行城镇建设

4.3.3 政府的正确引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他们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农民工如何向市民转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了人的核心地位。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农民工都以异地转移为主,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民工在城镇都无法享受同城镇居民平等的待遇。如何合理有序的引导农民工向不同规模城镇流动并向市民转化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在大连市内收集的413份农民工调查数据,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分为本地和异地两种形式,探讨各种因素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本文首先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以及推拉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迁移成本-效益理论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随后采用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各类因素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特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技能情况)、就业经济因素(月收入、个人月均消费)、社会生活因素(朋友数量)、心理因素(身份认同、对城镇的满意度、市民化城镇规模选择)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有高度相关性。接下来采用分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逐步加入个体特征因素、就业经济因素、社会生活因素和心理因素后分析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本地市民化意愿比较强烈;年龄和技能情况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有显著影响;就业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工的有序市民化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