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病理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病理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动物及分组

2.1.2药品

2.1.3主要仪器

2.2实验方法

2.2.1变应性鼻炎实验动物模型评价标准

2.2.2建立变应性鼻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2.2.3动物模型后给药方法

2.2.4动物处死及取材

2.2.5鼻黏膜常规HE染色

2.2.6免疫组化检测FGF-2、TGF-β1

2.2.7 PCR检测TGF-β1的表达

2.2.8透射电镜切片的制备及染色

2.2.9鼻黏膜微血管铸型制作

2.3结果判定

2.4统计学分析

第3章结果

3.1动物行为学改变

3.2鼻黏膜形态学改变

3.2.1光镜及电镜

3.2.2微血管铸型

3.3对照组和各实验组鼻黏膜中TGF-β1、FGF-2表达

3.3.1 TGF-β1表达

3.3.2 FGF-2表达

3.4 PCR检测TGF-β1mRNA水平

第4章讨论

4.1变应性鼻炎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4.2变应性鼻炎鼻黏膜重塑病理改变特点

4.3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4.3.1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控制

4.3.2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病理改变的影响

4.3.3TGF-β1、FGF-2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第5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气道黏膜重塑的影响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鼠类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重塑的影响。 方法:选健康SD大鼠30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和实验组,A组60只,实验组240只。首先对实验组大鼠予以卵清白蛋白进行基础致敏、致敏加强、局部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A组正常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进行腹腔注射及滴鼻。然后将实验组动物随机分为B、C、D、E四组,每组60只。分组后,对A组继续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每周两次滴鼻:B组不再予以任何刺激及治疗:C组不再予以OVA刺激,每天予以丙酸氟替卡松每侧鼻腔50μl/次喷鼻;D组继续予以等浓度等量OVA双侧鼻腔滴鼻,每周两次;E组继续予以等浓度等量OVA双侧鼻腔滴鼻每周两次的同时,每天予以丙酸氟替卡松每侧鼻腔50μl/次喷鼻。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12、及16周末各从A、B、C、D、E组中随机挑选10只进行处死。从各组的10只大鼠中随机挑选一只行鼻黏膜微血管铸型,其余9只取鼻黏膜分别送病理检查、PCR及透射电镜检查,以观察鼻黏膜形态学改变、微血管铸型情况及TGF-β1、FGF-2表达情况。 结果:实验组大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均表现出明显的抓鼻、喷嚏及流涕等症状。在接受变应原激发后鼻黏膜发生重塑改变,光镜下见鼻黏膜出现上皮剥脱,但尚未到基底层;并存在上皮杯状细胞化生,黏膜固有层出现腺体及血管增多,腺管增粗,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电镜示上皮层纤毛不同程度脱落,排列欠整齐,基底膜板层网状结构增厚,可见胶原沉积及纤维增生,血管周围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明显水肿,组织间隙水肿也明显,但细胞间的结构尚未破坏;黏微血管明显增多,迂曲,分叉,粗细不一,微血管密度增加,并交织成网状;TGF-β1、FGF-2免疫阳性表达明显增高,TGF-β1mRNA表达升高。B组由于避免了变应原的接触,至第八周时,开始出现黏膜上皮剥脱减轻,至第十六周时黏膜上皮损伤情况才减轻较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GF-β1、FGF-2免疫阳性表达及TGF-β1mRNA表达在第八周时开始下降。予以激素治疗后,C组在第八周上皮剥脱程度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微血管相对减少,在第十六周鼻黏膜上皮层基本完整,腺样化生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而TGF-β1、FGF-2免疫阳性表达及TGF-β1mRNA表达在第四周时开始下降,至第十六周时已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D组由于持续变应原接触,重塑进一步加重,TGF-β1、FGF-2免疫阳性表达及TGF-β1mRNA表达持续高水平。E组形态学改变无明显变化,至第十六周时仍可见到上皮杯状细胞化生明显,并可见大量黏液样物沉积于其中,黏膜下血管增粗。而TGF-β1、FGF-2免疫阳性表达及TGF-B1mRNA表达在第八周时开始下降,至第十六周时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以卵清白蛋白为变应原,可通过大SD大鼠成功建立稳定的变应性鼻炎实验动物模型。 2.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可发生黏膜重塑现象,在避免变应原的持续接触后,其症状可缓解,鼻黏膜的重塑可自行减轻;如果变应原持续接触,其重塑将进一步加重并呈现不可逆性改变。 3.在能够避免变应原接触的前提下,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较好的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逆转重塑,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而在变应原持续接触的情况下,皮质类固醇激素虽可控制症状,但并不能在短期内完全逆转鼻黏膜的重塑,对已经发生了不可逆性改变的黏膜结构并无逆转或明显修复作用。 4.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TGF-β1、FGF-2等生长因子可出现高表达,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下调TGF-β1、FGF-2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机理之一。 5.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避免变应原的接触仍是首选方法,辅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著录项

  • 作者

    谢冰斌;

  •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南昌大学;南昌大学医学院;
  • 学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月辉;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鼻炎;
  • 关键词

    鼻炎; 鼻黏膜; 皮质类固醇激素; 生长因子;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6:3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