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学生需求的本科生导师制探讨——以J学院为个案
【6h】

基于学生需求的本科生导师制探讨——以J学院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导师制的缘起

1.1.2 导师制在我国兴起的背景

1.2 概念的界定

1.2.1 本科生导师制

1.2.2 需求分析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分析

1.4.1 国外的探索

1.4.2 国内的研究

1.5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方法

1.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J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调查

2.1 J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情况

2.2 J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分析

2.2.1 导师指导的内容

2.2.2 与导师的沟通情况

2.3 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

2.3.1 总体评价

2.3.2 存在的问题

2.4 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成效

2.4.1 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2.4.2 师生沟通情况较好

2.4.3 学生对导师制评价总体良好

2.5 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个案分析

2.5.1 个案简介

2.5.2 个案详情

2.5.3 个案分析

第3章 J学院学生对导师制的需求分析

3.1 学生对导师制需求的内容

3.1.1 对导师选择倾向性的需求分析

3.1.2 对导师制指导模式的需求

3.1.3 对导师指导内容的需求

3.1.4 对导师辅导时间和地点的需求

3.1.5 对导师指导方式的需求

3.1.6 对导师评价指导效果方式的需求

3.2 年级与导师需求的相关分析

3.3 导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

3.4 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学生需求的探讨小结

第4章 J学院实施的导师制与学生需求矛盾的分析

4.1 生师比过高,导师资源不足

4.2 导师未充分履行职责

4.2.1 观念冲突

4.2.2 精力有限

4.3 学校评价监督机制不完善

4.4 学生需求强烈与自党程度不高之间的矛盾

第5章 完善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建议

5.1 放宽导师资格要求,缓解师生比紧张状况

5.1.1 适当放宽导师的任职条件

5.1.2 为每位导师配备助导,组建本科生导师工作组

5.1.3 改变固定的师生搭配,形成灵活的导学关系

5.2 牢固确立本科生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的中心地位

5.3 加强师德建设

5.4 定期加强培训,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职责与分工

5.5 进一步完善评价监督机制,提高导师的指导待遇

5.6 完善学生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规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为个人或群体专门配备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指导老师,在定期的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向导和心理疏导的目标。本科生导师制是现行学分制和专职教师任教与专职思政人员辅导的平行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我国高等教育已从传统精英模式转向现代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水平,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科生导师制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本文对某高校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J学院的学生特别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需求强烈;在对导师的需求方面,学生选择导师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导师的责任心、品德与为人,学生对导师的需求涉及思想提升、学习提高、心理增强等各个方面。大一新生迫切希望能经常得到导师的指导,多数学生希望能在固定的教室得到导师的个别指导。通过对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现状与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存在着制度实施的有限性与学生需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需求强烈之间存在矛盾。制度实施与学生需求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生师比过高,导师资源不够充裕;导师并未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学校管理监督不到位;学生虽需求强烈,但自觉性不高。针对以上矛盾,本文就J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出了如下改进的对策建议:⑴适当放宽导师资格要求,缓解师生比紧张状况。一是适当放宽导师任职条件;二是为每位导师配备助导,组建本科生导师工作组;三是改变固定的师生搭配,缔结灵活的导—学关系。⑵牢固确立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⑶加强师德建设。⑷定期加强培训,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职责与分工。⑸进一步完善评价监督机制,提高导师的指导待遇。⑹完善学生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规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