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救与他救——先秦儒家人性论和基督教人性论之比较
【6h】

自救与他救——先秦儒家人性论和基督教人性论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研究意义

二、学界研究的现状(见附录)

三、本文的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何谓人性

一、“性”字的不同内涵

二、荀孟人性论本质的一致性

第二章善恶概念的界定

一、“善”“恶”的内涵

二、善恶从心来

三、善的本体

第三章人性的有限性和超越性

一、人性的自由和限制

二、依赖性并非是恶

第四章人性的短暂性和永恒性

一、人在宇宙中的次序

二、人性的短暂性和永恒性

第五章两种模式及其意义

一、超越的模式

二、生机与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先秦儒家和基督教有关人性的最大分歧就是“恶”能否为人克服的问题。儒家认为“恶”能为人自身克服,基督教认为人的罪性使人不能克服“恶”,必须由上帝来介入。这种自救和他救的差异可由四个方面来印证:一是人在宇宙中的次序。基督教认为人处在统一的中心——神之下,而先秦儒家则缺乏统一中心的认识。二是在人性的自由和局限的问题上,基督教对人性的自由和局限进行双重强调,儒家侧重人性的自由,但对人性的局限认识不足,尤其是圣人。三是人性的永恒性和短暂性。基督教认为人有永恒的处境,却生活在短暂世界里。最后,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导致两种不同救赎之路,即上帝救赎和自我救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