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
【6h】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研究综述

(二)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主体间性及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概念界定

(一)主体间性的概念界定

(二)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概念界定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问题

1.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

2.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时代要求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优化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3.有利于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对策

(一)理论基础上,完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理论

(二)理性认识上,提高对“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实践上,创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需要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环境上,营造建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外界环境

(五)价值取向上,关注实践和生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的教育理念,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不断得到提升,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下的师生关系出现了系列问题,已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不容忽视,如师生地位不平等,师生情感淡漠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基础上,是“主体—主体”和“主体—客体”二者关系的统一,体现了主体间的共存性和平等性。在此理论指导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可以界定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师生双方主体性为基础,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合作、理解的交往互动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发挥,关注师生交往中的人际情感关系,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发展需求。因此,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建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为实现教育目标共同努力。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学生双方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创造的有利外界环境的支持。笔者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为例,分别从理论基础的完善、理性认识的提高、教学实践的运用、教学环境的改善和价值取向的选择等五个方面探讨了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对策,以期为改善当前师生关系探索出一条合适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