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荀子对先秦诸子之批判与原始儒家的自我定位
【6h】

荀子对先秦诸子之批判与原始儒家的自我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大陆荀子思想研究:

1.2港台荀学的研究:

1.3本文结构

第2章 荀子批判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

2.1荀子的师承

2.2儒门所遭之困境

第3章 对儒门外诸子的批判

3.1非它嚣、魏牟

3.2非陈仲、史猷

3.3对惠施,邓析二者的批判:

3.4批评慎到、田骈

3.5批评墨翟、宋钘

3.6批判老子、庄子

第4章 荀子对儒门诸子的批判

4.1批判子思、孟子

4.2批评子张之儒

4.3批判子夏氏之儒

4.4批判子游氏之儒

第5章 荀子对儒家的自我定位——塑造大儒形象

5.1.理想人格:大儒

5.2.隆礼重法

5.3法后王

5.4知统类

第6章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儒家学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于内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儒门后生与孔子之说产生了偏差,出现了“以儒相诟病”的局面;于外先秦诸派学说纷起,冲击了儒家学说,动摇了儒派地位。为改变这一现状,重塑儒家显学地位,荀子自觉担此大任。分别对儒家之外诸子和儒家各支派进行批判回应。对儒家之外诸子的批判是因为要维护儒家的立场与思想路线;对儒家各支派的批判是为了批判其对孔子立场与思想路线的偏离。此两种批判的着眼点和途径虽然不同,但都服务于一个根本的目的——建立适应时代所需的政治儒学。而其政治儒学致思路向的确立,须树立一个行为主体作为实践中介。为此荀子塑造了“大儒”理想人格。“大儒”人格的行为原则,被荀子具体规定为三条:“隆礼重法”、“法后王”、“知统类”。荀子表面上通过这三条来界定“大儒”人格,但实际上是为了通过树立“大儒”这一理想人格以实现对原始儒家的重新自我定位,即将原始儒家定位为政治大一统社会的代言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