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禅宗诗学的跨文化阐释——加里·斯奈德禅宗思想的嬗变
【6h】

禅宗诗学的跨文化阐释——加里·斯奈德禅宗思想的嬗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定位

第二节 东西方禅宗诗学相关该问题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问题和思路

第一章 加里﹒斯奈德的禅宗诗歌

第一节 禅宗思想的旅行

第二节 美国新文化潮流中的禅宗美学

第三节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创作

第二章 禅宗诗学的主体建构

第一节 诗主体的禅思与禅诗的主体

第二节 斯奈德禅宗诗歌的形而下的意义——日常生活入道

第三章 禅宗与斯奈德的“视觉化”翻译诗学

第一节 “寒山”与寒山诗的英译

第二节 禅与斯奈德“十七首唐诗”的翻译

第四章 斯奈德的儒学观念撷英

第一节 斯奈德诗歌的语境:欧美的“中国潮”

第二节 宋明理学的欧洲启蒙

第三节 美国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中国儒学人文思想的阐释与再建

第四节 斯奈德的“自然观”儒学

第五章 斯奈德禅宗诗学的道家意蕴

第一节 斯奈德的“道”为何物

第二节 诗歌创作观念与道家思想

第三节 道家审美与斯奈德诗歌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与主持、参与的项目以及获奖情况

后记

展开▼

摘要

美国诗人斯奈德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诗歌翻译与诗学理论,全面地建构了一种具有美国当代特色的禅宗诗学。这种诗学的主体观念是一种对现代化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理想主义境界的守护精神。这种观念的结构有三个方面:中国禅宗思想特别是寒山等人的诗化境界与美学观念、梭罗式的人文主义理想生存实践与美国本土的生态文学思想。本文还提出这样的观点:斯奈德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具有体系性诗学理论与丰富诗歌创作实践的美国诗人,他的诗学论著中从跨文化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儒释道诗学的一体性,这是他对东方美学的一种体验与阐发,具有创造性价值。对此,本文尝试进行以下论述:
  斯奈德不拘泥于佛教教派观念,从古典诗歌中洞见佛教要义,从佛教一般思想直到禅宗思想。在其西方传统思想的“前视野”下,按照其创作和修行的需要,创造性地融入了儒释道各家的学说,以生态书写为着力点,从早期的修炼,一路发展到禅宗生态思想。儒释道思想的融入,使得他经历了由出世到入世这样一个积极进取的历程,从早期的精神的迷惘,寄情禅宗,到后期积极投身政府管理、环境保护等社会事务。而诗歌创作、散文书写则成为他积极入世的工具和旗帜,斯奈德从儒释道三家中所摄取的更多的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诗意地栖居”方面的思想。斯奈德的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其动力之一就是三教合一、禅宗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本文努力阐发的一种新观念,此其一。
  以历史主义的语境分析,从发展角度研究斯奈德诗歌的源流,包括18世纪到20世纪三大中国潮,特别是欧美意象派诗歌的大潮;以及爱默生、梭罗等在内的大人文主义的自然文学,对斯奈德诗歌中同样存在的自然文学因素与生态文明思想都有深刻影响。本文认为这些自然书写和文学传统作为桥梁,沟通了斯奈德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加之斯奈德本人对中国儒家经典的阅读,使得他的诗学中创新性地嵌入了受佛禅影响、与佛禅合流的“宋明理学”等新儒学的基因,此其二。
  本文论证了斯奈德诗歌的禅诗诗风,认为其诗风以禅宗思想为主体,但同时融入了儒道诗学观念与历史进程,阐释了斯奈德所说的“儒释道社会主义者”的声音。在斯奈德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其玄妙的禅宗意象,这些意象背后又巧妙地隐藏了儒家以及道家思想的痕迹。在一系列禅宗意象的联合下,斯奈德在诗歌中营造出自然、淡雅的诗歌意境。斯奈德以此为宗旨,不仅将诗歌作为日常生活和修行的审美意识,而且也作为一种艺术判断和道德判断的法则,作为他传播佛法的工具,此其三。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对象从构成上是诗歌创作、诗学理论与翻译这三大部分。这是对象层次,而从审美层次包括儒释道诗学观念的合一,这里面是以禅宗为主体,融汇了儒家与道家思想。最后,从研究方法角度又是从诗歌与诗学包括翻译中的意象意境、诗风来论。
  论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对国内外针对斯奈德诗歌以及诗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基本梳理,描述与总结了写作本文的缘起及其定位,提出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斯奈德的诗歌创作,为了找寻到其诗歌中的禅宗美学,本章先从佛教的源头——印度佛教出发,顺流而下,随着其传入中国发展出中国化的禅宗而后传入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再从日本汇入美国文化的脚步,溯源斯奈德禅宗思想的来源。以此做为背景,观察美国新文化中的禅宗美学,并基于此研究斯奈德的诗歌创作。
  第二章则重点关注斯奈德的禅宗诗学,从形而上的艺术判断与道德判断以及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的修行入道,讨论斯奈德禅宗诗学的作用以及目的。其禅宗诗学包含天下诸事相互依存的“缘起论”和世间万物贯彻融通的“圆融观”。并且,斯奈德结合了东方佛学教义和西方生态理论之后形成“佛性本有,见性成佛”和相生相起的“因陀罗网”观念,这二者的结合形成斯奈德独有的佛学生态观。斯奈德的“无常有论”和人间万物随缘即起的“自性空观”形成其佛学的认识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斯奈德的诗学观念归结为写作与修行的合二为一:禅即诗,诗即禅。在语言观方面,斯奈德的佛法中存在着一个可说与不可说的“语默悖论”,通过与佛家“不立文字”的对照,探讨其诗学的言意合一。
  第三章从斯奈德对寒山诗以及十七首中国唐诗的翻译,来讨论其诗歌翻译与禅宗美学的关系。对于斯奈德翻译的方法、手段以及翻译过程进行梳理与总结,认为斯奈德作为一个“跨越者”,跨越了太平洋东西两岸,通过其具有禅宗意味的“视觉化”的翻译,冲破了语言的藩篱,不即文字又不立文字,对汉语古典诗歌进行了新的创造。
  第四章从历史主义的角度溯源斯奈德诗学中的儒家思想,以世界文学史上的三大中国潮为背景,讨论了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中国儒学人文思想的阐释与再建,如何影响了梭罗、庞德等人,并进而在斯奈德的诗学中打下深刻烙印。
  第五章关注到斯奈德禅宗诗学中的道家意蕴,分析了斯奈德的“道”为何物,以及他的“道”在其诗歌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对他的禅宗诗学的影响与建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他的诗歌中道家审美特色:虚静自然的观物方式,对青、白等朴素之色的偏好、诗歌中的对道家意象的化用。
  结语部分重申本文中心论点:斯奈德的跨文化的禅宗诗学,是在美国化的禅宗美学指导下,在诗歌创作中的意象、意境、诗体、诗风与语言中再现出来,并与诗学观念与诗歌翻译建构为独特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多元化则表现为以儒家、道家、佛家以及美国本土文化为元素,以汉语古典诗歌为催化剂,通过自己的创作和亲身的实践与修行作为反应条件,以生态书写为着力点,创造出他独特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跨文化禅宗诗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