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献详情
【6h】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问题提出

1.1选题依据

1.1.1高等教育回归本位,创新人才培养环节是重点

1.1.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大学生是创新实践的主力军

1.1.3造假抄袭现象频出,科研领域创新缺乏

1.1.4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为核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

1.2选题的意义

1.2.1提升协同创新模式,促进产学研合作一体化

1.2.2完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塑造学生创新潜能环境

1.2.3落实科研创新计划实施,提供课题立项借鉴

1.2.4构建科研创新新常态,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水平

1.3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的工作情况

1.3.2国内研究的进展情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访谈法

2.2.4逻辑分析法

2.2.5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基本情况分析

3.1.1大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分析

3.1.2大学生科研创新技能分析

3.1.3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分析

3.2学校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2.1科研创新教育课程的开设

3.2.2科研创新激励制度的设置

3.2.3科研创新氛围的建设

3.3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

3.3.1科研团队的选择与组建

3.3.2科研团队的指导与分配

3.3.3科研团队的沟通与反馈

3.3.4科研团队的考核与评价

3.3.5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的应用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创新思维能力需提升,创新技能基础较好

4.1.2科研选题缺乏自主性,科研方法规范了解不足

4.1.3跨专业课程设置较少,科研激励措施比较完善

4.1.4科研活动种类丰富,专题讲座开展效率低

4.1.5团队选择模式被动,团队构成类型单一

4.1.6任务分配不合理,团队内部缺乏沟通

4.1.7科研成果运用较少,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待深化

4.2建议

4.2.1增加中外文献阅读量积累,拓宽研究视野发散思维

4.2.2给予选题自由选择权,加强科研方法规范化训练

4.2.3开设跨学科课程,灵活教师教学方式

4.2.4优化学术课题讲座内容,创设学术交流氛围

4.2.5改变导师选择模式,丰富团队成员构成

4.2.6因材施教分解任务,增进沟通规范评价

4.2.7拓宽科研实践渠道,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

5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7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高校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定位,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校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完善导师选择模式,组建优秀高效的科研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新常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影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从学生个体、学校培养和指导教师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学生个体方面从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实践等角度出发,了解目前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层面,从课程开设、制度管理、创新氛围的角度出发,理清学校对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情况;在指导教师层面,从团队组建、指导分配、沟通反馈、考核评价以及科研成果的运用等方面了解学校科研团队、导师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探讨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
  1、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创新技能基础较好;在科研选题上缺乏自主性,对科研方法和规范了解不足。
  2、学校跨专业课程设置较少,相关科研活动的激励措施比较完善;科研活动种类丰富,但是专题讲座开展效率低。
  3、科研团队组成上选择模式被动,团队构成类型单一;指导教师任务分配不合理,团队内部缺乏沟通;科研成果运用较少,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深化。
  建议:
  1、增加中外文献阅读量积累,拓宽研究视野发散思维;
  2、给予选题自由选择权,加强科研方法规范化训练;
  3、开设跨学科课程,灵活教师教学方式;
  4、优化学术课题讲座内容,创设学术交流氛围;
  5、改变导师选择模式,丰富团队成员构成;
  6、因材施教分解任务,增进沟通规范评价;
  7、拓宽科研实践渠道,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站内服务
  • 写作辅导
  • 期刊发表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