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6h】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

2.2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评价

2.3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第三章 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3.1 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

3.2 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主观需要

3.3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期待和责任

第四章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标准

4.1 农村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及标准

4.2 农村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习惯的内容及标准

4.3 农村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及标准

第五章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体系构建

5.1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指导思想

5.2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原则

5.3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机制

5.4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5.5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校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进程中,在这一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客观上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不同程度的的影响。同时,历史传统的渣滓糟粕未能在短期内得以根除,以及人性中共有的许多弱点的客观存在,导致人们一些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延续的条件得以强化,从而使一些不良行为现象在许多部门和单位、组织群体、个人身上逐渐漫延开来。农村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社会种种不良现象的客观存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农村中学生。面对绚丽多彩的的外部世界,农村中学生既兴奋又烦恼。他们想摆脱落后的生活环境,挣脱家庭的依赖,但往往事与愿违,心理上产生失衡。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
  同时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学阶段,学生生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意识。他们渴望转换社会角色,获得成人某些权力。但是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较大,可塑性较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演奏出与他们的身份、身心发育阶段不相称的旋律。
  农村中学生是目前人们应该更加关注的群体。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多迫于生计不得不常年在外四处奔波打工挣钱,无法顾及或疏忽对子女的管教,甚至不负责任地把他们的子女推给了年事已高不懂得管教也无力管教的父母,致使一部分农村中学生不服管束,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致使他们的子女产生强烈依赖感。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采用封建家长制的家教方式,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疏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疏忽,致使农村中学生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不良人际关系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利用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世界、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当代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探求消退、减少、排除不良行为习惯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对策、措施,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和实践意义。笔者从农村中学生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习惯、学习习惯三个方面着手调查研究,得到第一手的资料,然后,对有关数据材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便于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