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九世纪西方音乐中的魔鬼想象及其职能探析——以柏辽兹与李斯特的三部作品为重心
【6h】

十九世纪西方音乐中的魔鬼想象及其职能探析——以柏辽兹与李斯特的三部作品为重心

代理获取

摘要

魔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在西方社会的诸多方面,人们在不同时期对魔鬼有着不同的认识。19世纪多位音乐家根据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创作了音乐作品。本文试图探讨柏辽兹《浮士德的天谴》、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中魔鬼梅菲斯特的隐喻及讽刺的职能,并通过比较莫扎特与李斯特《唐璜》中魔鬼的变异-石客惩戒与救赎的职能,揭示19世纪作曲家们创作魔鬼形象的意图及其文化内涵。这一探讨是在音乐形态的分析中进行的。基督教中的魔鬼与恶有着必然联系,作为堕落天使,地狱之王撒旦既是诱惑者,又是惩罚者,魔鬼被创造出来是为了使人自觉地惧怕和远离本能,放弃创新与叛逆精神,顺从当时统治者近乎苛刻的自律要求;当西方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在西方的产生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宗教所提供的文化力量如今已经分崩离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了。宗教和世俗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也终于因为宗教的衰落和退场而暂时消解。与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魔鬼便拥有了世俗特性。梅菲斯特成为了创新精神的激励者,作曲家们正是借助梅菲斯特的魔鬼想象来理解世界。

著录项

  • 作者

    章馨方;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西方音乐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小兵;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世界;
  • 关键词

    西方音乐; 魔鬼想象; 音乐创作; 文化内涵;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3:3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