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乐《国风》与“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6h】

乡乐《国风》与“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乡乐《国风》与“乐亡隐情”

一、乡乐《国风》的乐奏艺术

(一)乐象之美:“器以藏礼”的礼乐内涵

(二)乐音之美:礼乐精神的中正平和

二、乡乐《国风》的歌乐艺术

(一)“歌永言”辅助“诗言志”

(二)“手舞足蹈”弥补“嗟叹之不足”

第二章 乡礼《国风》与“文亡隐言”

一、乡乐《国风》的语言艺术

(一)“新文言”的平易之美

(二)“乐语”的歌调之美

二、乡乐《国风》的“兴象”艺术

(一)《国风》与“兴象”手法

(二)《国风》的“兴象”类型

三、乡乐《国风》的礼乐内涵

(一)贯穿始终的君子人格:德与信

(二)婚恋诗体现的伦理道德:孝与和

(三)征役诗体现的政治品格:忠与勇

(四)农事诗体现的民族性格:敬以和

第三章 《国风》与“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一、“溥观风俗”与“诗可以观”

(一)人伦风俗之“观”

(二)政教得失之“观”

二、“言文声善”与“诗可以怨”

(一)和婉的讽谏之“怨”

(二)哀婉的人情之“怨”

三、“乐亡隐情”与“诗可以群”

(一)音乐之“和乐”

(二)群体之“和睦”

四、“诗言志”与“诗亡隐志”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周代礼乐活动是一种歌奏舞三位一体的演诗艺术形式,《诗》担负着“歌词”这一角色,同时又与音乐和表演相结合,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演奏,既彰显社会秩序,又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作为乡乐被广泛唱诵的《国风》,更担负着沟通庙堂与乡党的重任,《诗论》有云:“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乡乐《国风》在礼乐仪式中的艺术形态和思想形态客观印证了“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在乡党间展开的礼乐活动中,《国风》与音乐和表演一起出现。各种乐器除了音色中正平和,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道德象征意义。而配合着美音善思的歌诗活动,具有竞技意味的乡射礼也需要以优美的动作合着音乐的节拍化戾气为祥和的完成比赛。作为乡乐歌词的《国风》有平易且富于歌调美的特质,为了防止言不逮意,就运用“以善物喻善事”的兴象手法以达到立善象尽善意的目的。使诗所要包含的“志”能够多方面的充分表达。至于诗之“志”,正是诗从各方面对于礼乐精神的反映。作为乡乐歌词出现的《国风》,承载着以“中和祗庸孝友”为精神内涵的“乐德”教化,婚恋诗所表达的孝与和,征役诗所体现的忠与勇,农事诗所反映的敬以和的民族性格,以及所有诗歌都渗透的“德与信”的君子人格,都在礼乐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教化作用。周代这种演诗艺术形式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观”,不仅可以让劳动人民观风以化德,上层统治阶级也可以用来观民风,观政教。《国风》以“美音善思”的形式进行表达,不仅指音乐美,还指文本传达了美好的教化意义,更指人们能“怨而不怒”地表达各种负面情绪的语言艺术与兴象手法。“乐亡隐情”使八音乐器中的“和”以情入手感召怀抱,辅助“诗言志”传达礼义内涵,陶养人的精神和情操,使“礼”得到了诗意的表达。

著录项

  • 作者

    栗仪;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隽;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艺术理论;
  • 关键词

    乡乐;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3:3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