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儒家与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态本质的比较辨析
【6h】

先秦儒家与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态本质的比较辨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一章 人的生态本质

第一节 先秦儒家的生态人思想

一、人与天的合一

二、生态人即道德人

第二节 马克思的生态人思想

一、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

三、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

第三节 先秦儒家与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态本质的异同

一、以自然为背景确认人的存在

二、人的本质具有生态属性

三、先秦儒家的生态人性属于抽象人性

四、马克思的生态人性是具体人性

五、马克思的生态人是一个过程

第二章 人的生态本质的生成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的生态本质的直接生成

一、直接体悟自然的德性

二、仁义之道一以贯之

三、成己即是成物

第二节 马克思:人的生态本质的实践生成

一、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

二、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和人自身

三、人是不断生成的

第三节 先秦儒家直接生成与马克思实践生成的异同

一、道德行为和实践的异同

二、成己与人的对象化的异同

第三章 人的生态本质的解放

第—节 先秦儒家:人的生态本质的解放思想

一、由非人转化为人

二、以德配天,按照自然节律生产

第二节 马克思:人的生态本质的解放思想

一、劳动异化与人的异化

二、控制自然是为了控制人

三、消解资本主义制度

四、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

第三节 先秦儒家和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态本质解放思想的异同

一、相同:人的解放是自然解放的前提

二、相异:先秦儒家注重个人修养成仁,马克思注重社会制度重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有很多视角,这点毋庸置疑。其中,马克思与先秦儒家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去探究人的本质。他们认为人的本质的探讨是不能脱离孕育人生命的自然去进行的,人的本质具有生态性,它必然是蕴藏着“人的生态本质”这一价值规定,这是最基本的。“人的生态本质”在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对人的本质具有生态性的概括。它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实质是人与自然在本质上达到统一的最高境界,是以“天人相分”为依托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它是在人与天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逐渐完善的,是以自然为自身的参照、对象确证自身的存在。两者在关于人的生态本质“是什么”,即本体论维度上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理解,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先秦儒家将人的生态本质与道德本性联系起来,认为生态人即是道德人,道德人即是生态人,属于抽象的人性论。而马克思看到了人的本性构成的复杂性,现实性和具体性,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物,首先是“现实的、单个的存在物”,其次才是“总体,观念的总体”。人的生态本质应该是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都可以实现的本性,具有普遍性。
  本文研究了人的生态本质的生成问题,即从实践论维度入手。通过先秦儒家关于人的生态本质的直接生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态本质的实践生成的对比,肯定了马克思实践观在人的生态性形成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意义。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劳动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继而探讨了两者如何实现人的生态本质,即人的生态本质的解放问题,从方法论维度思考入的生态本质的解放依赖于人的解放。通过两者对于人的生态本质解放的不同观点,肯定了其中的积极成分。先秦儒家将仁爱之心从人的道德领域转向世界万物,是“大爱”的表现,道德对象范围的扩大是道德进步的表现。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态本质的解放思想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通过控制自然观念的转变和消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的生态本质的复归。一个从道德层面解放人,一个从观念和制度层面解放人,尽管有所不同,但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是具有启迪作用的。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人,那些将生态问题归于科学技术等外在因素的做法,其实是在逃避人的“应当”,因为技术的创造和使用最终还是由人来决定的。然而改变生态危机的手段、方法却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科学技术的环保化等具体方式,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人的生态理念的建立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