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环境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研究
【6h】

网络环境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Ⅰ. 研究背景和意义

ⅰ.ⅰ研究背景

ⅰ.ⅱ研究意义

ⅰ.ⅲ研究现状

Ⅱ.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ⅱ.ⅰ研究思路的展开

ⅱ.ⅱ研究方法的选择

ⅱ.ⅲ创新之处的探讨

第一章 我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与分类

1.1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的理论依据

1.1.1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剖析

1.1.2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理论

1.2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

1.2.1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殊性

1.2.2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边界

1.2.3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

1.3现有主要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归类讨论

1.3.1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归类依据

1.3.2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归类

第二章 我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现状探讨

2.1我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现状

2.1.1立法规定现状

2.1.2法律实施现状

2.2我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不足

2.2.1法律规定的不足

2.2.2法律适用的不足

2.3法律规制不足的成因分析

2.3.1我国网络经济发展速度太快

2.3.2我国竞争法法律实践程度不高

2.3.3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比传统环境更难规制

第三章 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据

3.1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正当性

3.1.1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3.1.2竞争法理论发展和体系完善的方向

3.2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可行性

3.2.1传统反不正当竞争法理论取得新进展

3.2.2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实践经验的积累

3.3域外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现状及其借鉴意义

3.3.1美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现状

3.3.2德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现状

3.3.3域外反网络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借鉴

第四章 我国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构建

4.1网络环境中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4.1.1有限适用原则

4.1.2公共利益原则

4.1.3协调适用原则

4.2我国网络环境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的构建

4.2.1我国网络环境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

4.2.2我国网络环境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构建的具体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网络环境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可行性,包括美国、中国等国在内的法律实践已证明这种可能。界定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应综合考虑其特有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及法律规制的特殊性,网络环境中对诚实信用商业道德的违背表现为越过了创新与破坏的边界,打破了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网络不正当竞争的主体可以是一切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的主体,且不以直接的竞争关系为构成要件,此两点有别于传统理论,而行为主体的目的和结果则与传统理论一致。在我国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分类的基础上,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可分为市场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搭便车、流量劫持、客户端干扰等主要类别。
  我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存在立法滞后、效力位阶低、与反不正当竞争相关法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冲突、法律实施实效不足等主要缺点。美国作为互联网及互联网法律规制制度的发源地,其以一部法律为基本法,同时将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若干单行法律法规之中进行综合调整,形成体系及通过判例及时立法的特点,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应构建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体系,体系内法律适用应遵循有限适用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及协调适用原则;制度建构方面,应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基本法,同时完善网络专项法及相关法律制度,并在立法与适用方面做好协调与衔接;具体措施方面,包括修订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和具体类型条款,制定原则性的责任制度条款,为相关立法及其完善留足空间,避免立法冲突和重复,引入“停止侵害请求权”制度;在执法和司法方面,明确各有权机构在整个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做到协调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