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效应研究
【6h】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分析

1.4 文化软实力的表征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思想形成溯源

2.1 文化软实力思想的探索阶段

2.2 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发展阶段

2.3 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形成阶段

2.4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思想形成的基本经验

第三章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现状

3.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3.2 文化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3.3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3.4 文化艺术创作演出丰富多彩

3.5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3.6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第四章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效应

4.1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认同效应

4.2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资源集聚效应

4.3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协同创新效应

4.4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品牌传播效应

4.5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道德教育效应

第五章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社会效应的对策建议

5.1 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5.2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5.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5.4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升文化综合实力

5.5 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增加经济贡献率

5.6 倡导核心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全新命题列入文件,上升为国家发展目标和治国战略。本文针对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现状,系统研究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深入分析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资源禀赋、建设成就,探讨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约因素。针对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效应问题,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了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会凝聚力、市场吸引力、思想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社会综合效应。针对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效应的强化问题,提出加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效应的具体对策建议。本文重点解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将文化软实力思想演化历程划分为探索阶段、发展阶段与形成阶段。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和文化软实力思想。文化软实力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和提出的创新话语,文化软实力思想不仅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2)提出采用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相结合的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价值观,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原则与方向。(3)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诠释和挖掘中华文化中具有现代意义的核心价值精髓,使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基。从实现途径来看,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在于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国民的精神状态,陶冶国民的道德情操,巩固和扩大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4)深入研究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效应。系统研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认同效应、资源集聚效应、协同创新效应、品牌传播效应与道德教育效应。其中价值认同效应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核心,资源集聚效应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模式,协同创新效应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平台,品牌传播效应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手段,道德教育效应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目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效应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并且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5)提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社会效应提升的具体对策建议。在系统研究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历史渊源、基本现状以及社会效应基础上,针对文化软实力社会效应中存在的问题,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倡导核心价值认同等方面提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社会效应提升的具体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