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寺子屋教育的转型及其结果(从开国到明治末期)
【6h】

寺子屋教育的转型及其结果(从开国到明治末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近世的寺子屋教育

第一节 寺子屋教育的起源

一、中世寺院的世俗教育

二、寺子屋的出现

三、寺子屋名称考释

第二节 寺子屋教育的发展

一、寺子屋教育发展的动力

二、寺子屋教育发展的概况

第三节 寺子屋的教学与运营管理

一、师匠与寺子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运营和管理

第二章 开国后寺子屋教育的变化

第一节 社会变革及其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一、开国后的日本社会

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

第二节 西风东渐下寺子屋教育的变化

一、教学组织与方法的近代化

二、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三、教材形式与内容的西化

四、女寺子与女师匠比例增加

第三章 寺子屋向小学转型的动因和基础

第一节 寺子屋教育转型的动因

一、发展的不平衡

二、教育内容的陈旧

三、教育条件的简陋

四、教学方法的落后

五、教育质量的低下

第二节 寺子屋教育转型的基础

一、设施保证

二、师资储备

三、教材丰富

第四章 寺子屋向近代小学的转型

第一节 近代小学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日本近代小学的出现

二、《学制》与近代小学教育体制的初创

三、政府对寺子屋改造的方案

第二节 从寺子屋过渡到家塾

一、旧瓶装新酒——家塾

二、家塾对寺子屋的升级改造

三、明治时代家塾的历史成因

第三节 从家塾到近代小学

一、家塾转型的社会基础

二、家塾转型的模式

三、家塾转化的步骤

第四节 新式小学与家塾的退场

一、转化后的新式小学

二、家塾退出历史舞台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寺子屋是近世日本特有的庶民教育机构,起源于中世寺院的世俗教育,江户时代时脱离寺院独立发展并普及全国。作为诞生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教育机构,寺子屋在19世纪中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两次转型。
  第一阶段从1854年到1871年。受开国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影响,这一时期寺子屋在教学组织、授课方式和教育内容上逐渐向近代西方小学靠拢。由于政府并未对寺子屋的转型进行强制干预,因此这一阶段的转型是自发、自愿、零散和缓慢的。
  第二阶段从1872年《学制》颁布到明治末期。为了建立近代日本国民教育制度,《学制》要求各地废止寺子屋等私立教育机构,设立近代意义上的新式小学。受到当时国家财力和人力的限制,政府决定通过改造寺子屋等传统教育机构来实现这一目的,大部分寺子屋先是转化成了家塾,然后被改造为近代小学。与前一阶段相比,这一时期寺子屋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政府干预的力度明显增强。到了明治末期,大部分寺子屋已经基本完成转型,只有少量寺子屋一直延续存在到大正初期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力图客观完整地展现寺子屋教育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末期的转型历程,分析其转型的动因、基础、过程、内容和特点,以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刘怡琳;

  •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大学;
  • 学科 世界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祝曙光;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29.313.9;
  • 关键词

    初等教育; 寺子屋; 历史演变; 日本;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5:4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