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CN薄膜的制备与研究
【6h】

BCN薄膜的制备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BCN化合物的研究背景

1.2 BCN化合物的理论研究

1.2.1 第一性原理计算简介

1.2.2 类石墨结构BCN三元化合物的理论研究

1.2.3 类金刚石结构BCN三元化合物的理论研究

1.3 BCN薄膜的制备

1.3.1 溅射法(Sputtering)

1.3.2 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IBAD)

1.3.3 脉冲激光沉积法(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

1.3.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

1.4 BCN薄膜的表征

1.4.1 BCN薄膜表面形貌观察

1.4.2 BCN薄膜化学成分分析

1.4.3 BCN薄膜晶体结构分析

1.4.4 BCN薄膜键合状态分析

1.4.5 BCN薄膜性能分析

1.5 本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2 BCN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2.1 磁控溅射的实验装置

2.2 磁控溅射法制备BCN薄膜的基本程序与工艺

2.2.1 基底的制作

2.2.2 靶材的制作

2.2.3 薄膜制备的基本过程

2.2.4 制备工艺参数的选择

2.3 BCN薄膜的表征

2.3.1 表面形貌表征

2.3.2 成分结构表征

2.3.3 附着性能表征

2.3.4 摩擦学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3 常规工艺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沉积时间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3.2.1 实验

3.2.2 沉积时间对BCN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2.3 沉积时间对BCN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

3.2.4 结论

3.3 氮气分压比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3.3.1 实验

3.3.2 氮气分压比对BCN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3.3 氮气分压比对BCN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

3.3.4 结论

3.4 工作气压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3.4.1 实验

3.4.2 工作气压对BCN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4.3 工作气压对BCN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

3.4.4 结论

3.5 射频功率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3.5.1 实验

3.5.2 射频功率对BCN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5.3 射频功率对BCN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

3.5.4 结论

3.6 基底偏压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3.6.1 实验

3.6.2 基底偏压对BCN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6.3 基底偏压对BCN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

3.6.4 结论

3.7 本章小结

4 基片处理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基片表面预处理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4.2.1 实验

4.2.2 基片表面预处理对BCN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2.3 基片表面预处理对BCN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

4.2.4 结论

4.3 沉积中间层对BCN薄膜性能的影响

4.3.1 实验

4.3.2 沉积中间层对BCN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3.3 沉积中间层对BCN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

4.3.4 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WC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参数的选择

5.3 WC(001)表面吸附B、C、N原子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5.3.1 计算模型的优化

5.3.2 吸附结构及吸附能分析

5.3.3 态密度分析

5.3.4 布居分析

5.3.5 结论

5.4 WC(100)表面吸附B、C、N原子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5.4.1 计算模型的优化

5.4.2 吸附结构与吸附能分析

5.4.3 态密度分析

5.4.4 布居分析

5.4.5 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WC-Co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6.1 引言

6.2 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参数的选择

6.3 WC-Co表面吸附B、C、N原子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6.3.1 计算模型的优化

6.3.2 吸附结构及吸附能分析

6.3.3 态密度分析

6.3.4 布居分析

6.3.5 Co元素对硬质合金表面吸附特性的影响

6.3.6 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BC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材料,具有键长短、键共价性强等特点。理论研究表明BCN具有与氮化硼(BN)相似的六方和立方型结构,特别是立方BCN(c-BCN)的性质应介于金刚石和立方BN(c-BN)之间,既有金刚石的高硬度、高耐磨性,又有c-BN的热稳定性及化学惰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型耐磨保护涂层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们采用各种方法尝试合成这种新型材料。目前,对于BCN薄膜的制备研究多数都是以单晶Si或其他一些晶体材料为衬底进行的,虽然在薄膜的沉积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实际应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YG8硬质合金作为衬底材料,进行BCN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采用直流与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以高纯石墨和h-BN为靶材料,在YG8硬质合金衬底上成功制备出BCN薄膜。采用划痕试验与球-盘式摩擦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常规工艺参数与基片处理措施对薄膜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和XPS等测试手段分析研究了薄膜的成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还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模拟了B、C和N原子在WC表面与WC-Co表面的吸附特性,为研究BCN薄膜的沉积与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研究表明,氮气分压比、工作气压、射频功率、基底偏压等常规工艺参数对BCN薄膜的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有影响,而沉积时间的影响不大。最佳沉积工艺参数是:氮气分压比25%,工作气压1.0Pa,射频功率200W和基底偏压-50V。总体来说,常规工艺制备的BCN薄膜的减摩与抗磨作用不明显,其中薄膜最高附着力仅为31.7 N,与氮化硅对摩球间的最低摩擦系数为0.32,最低磨损率为2.94×10-6 mm3/Nm。 研究表明,基片表面预处理和沉积中间层等基片处理措施对BCN薄膜的附着性能与摩擦学性能影响较大。最佳基片处理措施分别为金刚石研磨膏研磨+酸浸蚀两步法基片表面预处理和沉积单层TiN中间层,对应BCN薄膜的附着力较高分别为37.1与48.7N,与氮化硅对摩球间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07与0.14,磨损率分别为0.88×10-6与1.81×10-6 mm3/Nm,具有明显的减摩与抗磨作用。 FTIR分析表明,BCN薄膜中各元素均实现了原子间成键,薄膜主要为B、C、N元素的三元化合物,而不是石墨和六方氮化硼的简单混合物。对硬质合金基底表面采用金刚石研磨膏研磨+酸浸蚀预处理以及渗硼预处理均有利于B、C、N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成键,有助于B、C、N元素之间成键几率的提高。 XRD分析表明,BCN薄膜均以非晶态结构为主。少数薄膜中开始形成一定的晶体结构,但因其数量太少无法确定。各种基片处理措施均有利于BCN薄膜的晶化。其中,渗硼预处理还使B元素与硬质合金衬底表层的Co、W元素反应形成化合物,并形成相关的晶相。 XPS分析表明,BCN薄膜中B、C和N原子不是以自由原子态存在于薄膜中,而是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了C-N、B-N与B-C等化学键,但薄膜中N、B元素的含量偏少,特别是B元素的含量明显偏少,N/C比偏低,远小于合成BC2N的要求。薄膜应该是多晶或非晶结构材料。基底表面进行金刚石研磨膏研磨+酸浸蚀两步预处理有助于提高BCN薄膜中C=N键的数量。 计算表明,B、C、N原子在WC(001)与WC(100)两种表面的高对称吸附位上都能形成化学吸附:在WC(001)表面吸附时,B、N原子倾向于转移到心位HC上形成稳定化学吸附,C原子则倾向于转移到空位HO上形成稳定化学吸附;在WC(100)表面吸附时,B、C、N原子均倾向于转移到心位HC上形成稳定化学吸附。两种表面上吸附的B、C、N原子主要都是与表层W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具有部分离子性的共价键。在相同吸附位上,两种表面都是对N原子的吸附最强,而对B原子的吸附最弱。总体上看,WC(100)表面比WC(001)表面更适合吸附B、C、N原子。 计算表明,WC(100)表面掺杂Co元素形成的WC-Co表面对称性有所下降,可能的吸附位增加。B、C、N原子在WC-Co表面各吸附位上仍能形成化学吸附,B、C、N原子仍倾向于转移到心位HC上形成稳定化学吸附;吸附在WC-Co表面的B、C、N原子主要都是与表层W、Co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具有部分离子性的共价键。在相同吸附位上,WC-Co表面总是对N原子的吸附最强,对B原子的吸附最弱。这从微观角度部分解释了,为什么WC-Co硬质合金表面沉积的BCN薄膜中B元素含量偏少。计算还表明Co元素的掺杂对C、N原子在硬质合金表面的吸附有不利影响。同样从微观角度部分解释了,为什么Co元素不利于硬质合金表面相关薄膜的沉积,从而为实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著录项

  • 作者

    毕凯;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材料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戴起勋;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BCN薄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