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品形象的多感官符号设计研究
【6h】

产品形象的多感官符号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感性社会要求产品富于情感与体验

1.1.2 产品符号的互动途径趋于多维化

1.1.3 对产品认知与发展需要新超越

1.2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1.2.1 产品形象

1.2.2 多种感官的感知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1.3.2 国外应用实践研究

1.4 研究创新点及预期目标

1.4.1 利用多感官符号构建产品核心形象

1.4.2 符号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1.4.3 研究的预期目标

1.5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产品表达中的多感官符号及现状

2.1 产品符号信息的多维化

2.1.1 符号具有多种形式

2.1.2 符号的媒介功能

2.1.3 符号构建的产品

2.2 感官符号指涉产品的范畴分类与传播

2.2.1 感官符号分类与特点

2.2.2 感官符号的传播模式

2.3 感官刺激对产品的作用

2.3.1 产品的感官刺激形成知觉

2.3.2 感官刺激能够被记忆

2.3.3 感官记忆影响对产品的印象

2.3.4 感官符号塑造独特产品形象

2.4 用感觉营造产品的轮廓

2.4.1 淡而无味的产品

2.4.2 产品与人的直觉关系

2.4.3 使用产品就是体验产品

2.4.4 超越视觉的感官体验

第三章 产品感官形象的分类表达

3.1 产品多感官形象的基本分类

3.1.1 产品形象的视觉符号

3.1.2 产品形象的触觉符号

3.1.3 产品形象的听觉符号

3.1.4 产品形象的嗅觉符号

3.1.5 产品形象的味觉符号

3.2 多感官符号在产品中的具体表达

3.2.1 材质

3.2.2 结构

3.2.3 界面

3.3 多感官符号之间的修辞互动

3.3.1 通感

3.3.2 比拟

3.3.3 借代

3.3.4 夸张

3.4 LG甜蜜系列手机案例分析

3.4.1 从“巧克力”到甜蜜系列的情感战略

3.4.2 从里到外的甜蜜感

3.4.3 LG的甜蜜系列的成功之处

第四章 建立产品多感官的核心形象

4.1 建立产品多感官形象的目的

4.1.1 提升产品形象的特性

4.1.2 富于情感的使用产品

4.1.3 形成对产品形象的忠诚

4.2 构建材质感官意向集

4.2.1 建立材质感官意向集的原因

4.2.2 感性词语的收集与材料收集

4.2.3 语意差异法进行测试

4.2.4 测试结果统计

4.3 建立多感官产品核心形象的步骤

4.3.1 自审

4.3.2 打破你设计的产品

4.3.3 联接到全新产品中

4.3.4 将感官有序整合到产品

4.3.5 评估

4.4 与产品整体形象的链接

4.4.1 在统一的平台上绽放产品独特的魅力

4.4.2 形成对产品品牌的信仰

第五章 多感官的产品形象设计实践

5.1 产品多感官形象设计实践

5.1.1 设计实践步骤概述

5.1.2 设计对象的选取与调查

5.1.3 设计方案的确定与呈现

5.2 多感官符号的利与弊

5.2.1 人与产品最契合的方式

5.2.2 是时尚的前端产品的趋势

5.2.3 与未来生活方式的契合

5.2.4 多感官符号的弊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论文中图片来源索引:

附录2:材料感官意向调查问卷

附录3: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感性社会的发展和体验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情感上的慰藉,同时,产品趋向扁平化和相似化的过程中,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已经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产品形象的单通道需要增加多种感官在产品中的表达,用感官符号塑造独特的产品形象。人对产品的认知也需要通过更多刺激点的合理整合,从而激发出对产品深层次的情感元素。
   产品的扁平化使得符号在产品设计的承载方式向二维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表达产品符号的途径正向多维化和互动化发展。感官符号作为构建产品核心形象的重要元素,需要通过其多维的互动传达多种感官的刺激,将多种感官符号放到更为宽广的平台中综合的加以利用,从而让符号更好的传达产品理念。
   本文研究了感官符号的分类与特点,并通过对感官符号与产品关系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感官的分类研究和多感官符号互动形式的探讨,构建出一套建立多感官产品形象的方法。让产品形象通过多感官符号的形式更自然更有效的得到传播,从而增加人与产品使用时的直觉关系,构成用户心目中独特的产品记忆,形成独特的产品形象在市场中获得成功。这种诠释产品的新的符号语言方式更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进而形成对整体产品形象宗教般的信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