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州弹词艺术发展史研究:原样保护与能动传承的有机统一
【6h】

苏州弹词艺术发展史研究:原样保护与能动传承的有机统一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一、课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回顾

四、称谓界定

第一章 水乡文化孕育的苏州弹词

第一节 循序酝酿的播种期

第二节 风格迸发的黄金期

第三节 稳中求变的盘整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艺术价值的延续和主体多元

第一节 苏州弹词艺术价值的体现

第二节 对传统遗产的固守

第三节 对变革创新的追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词艺术的色彩疏密与流派特征

第一节 流派的形成与嬗变递延

第二节 以《情探》为例的早期风格基点

第三节 开篇《新木兰辞》的气质浓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词艺人的创演自觉和经验反思

第一节 艺术风格的成型与成熟

第二节 音乐语言的戏剧性开拓

第三节 艺人的自发性经验反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者的文化自觉和理论操守

第一节 苏州评弹行会组织和研究机构

第二节 理论研究和书谱出版

第三节 评弹研究的期刊阵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息传媒对文化遗产的弘扬

第一节 广播电台与苏州弹词的联姻

第二节 近年来广播书场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广播书场对保护和传播苏州弹词的促进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受众群体与弹词传承的全方位互动

第一节 大众听客的接受与反馈

第二节 文人墨客的雕饰与修书

第三节 国家政要的偏爱与扶持

第四节 票房雅集的实践与互动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原样保护:艺术价值的凝结和递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核心体现

二、能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以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关键手段

附录 苏州评弹演变历史及名家流派形成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剖析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的原样保护与能动传承。苏州弹词,是目前我国从业人员最多、专业演职团体最多、拥有专门表演场所最多、保存传统书目最多、原创的新编书目最多、电台电视台播放节目总时最长的曲艺类非遗项目。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江、浙、沪甚至海外,都有热衷于此的票友团体;众多曲艺品种中,唯有它是拥有专门的传承学校、专设的领导机构并有专业理论刊物出版。从苏州弹词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文化自觉过程中,通过自我保护、能动传承而实现其艺术复兴。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该遗产富有代表性的弹词流派为切入点,观察分析这些流派在“非遗”保护视野下,如何实现原样保护和能动传承的相关具体做法;首次将听客和学者层面与“非遗”保护的互动,纳入曲艺传承体系之中考察;尝试从音乐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剖析苏州弹词在传统艺术式微的今天依然相对繁荣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做到妥善地保护和发扬苏州弹词文化遗产,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的能动性,即演员主体的创演能动性、学者文人的研究主动性和书迷票友的传承自觉性。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作为曲艺、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参考的范本。
  苏州弹词保护传承的成功经验说明,对音乐、曲艺、戏曲等艺术类非遗项目来说,外力支持固然不可或缺,但首要保护的应是该艺术形式的自身内在活力,激发其新陈代谢的自我创造能力,变被动的外在保护为能动的自我发展,聚集外力以推进内功修炼,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多样性并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