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思想研究
【6h】

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开启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从马克思到当代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及其审美维度

一、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基本内涵

二、审美与人类的自由解放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奠基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阶级意识与文化领导权

二、大众艺术的分析与批判

三、否定的美学

四、超越单向度社会的审美乌托邦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话语的转变

一、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环境的变迁

二、全球化时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章 全球化的“认知测绘”:詹姆逊的政治美学思想

第一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与艺术

一、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转向

二、当代艺术的“奇异性”

三、后现代性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空间

一、后现代空间的产生

二、后现代空间的基本特征

三、后现代空间导致的困境

第三节 认知测绘美学的政治策略

一、作为艺术再现的认知测绘

二、作为政治行动的认知测绘

三、唤醒乌托邦渴望

第三章 审美与意识形态:伊格尔顿的政治美学思想

第一节 文学与意识形态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

二、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文学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任务

第二节 重塑身体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美学:关于身体的政治学

二、审美意识形态的矛盾性

三、解放劳动身体的政治—审美话语

第三节 后现代话语的美学批判

一、后现代主义的种种幻象

二、社会存在美学化的社会主义途径

第四章 艺术、审美与生命政治:奈格里的政治美学思想

第一节 生命政治语境中的艺术

一、生命政治语境的产生

二、生命政治语境中的抽象与真实

三、生命政治语境中的创作与劳动

第二节 与生命权力对抗的审美和艺术

一、崇高对生命权力的否定

二、美对生命权力的超越

三、艺术对现实的重构

第三节 作为生命政治行为的艺术

一、作为生命政治事件的艺术

二、作为生命政治生产的艺术

三、超越资本主义,走向大同世界

第五章 政治与美学的融通:朗西埃的政治美学思想

第一节 政治的美学

一、作为可感性分配的政治

二、治安与政治

三、政治的主体

四、政治的根本原则

第二节 美学的政治

一、艺术的三大识别体制

二、美学体制与艺术的革命

三、从可感物的平等到感觉者的平等

第三节 歧感:政治和美学的实现

一、歧感与共识

二、艺术的歧感效用

三、艺术的政治之实现

四、通往审美异托帮

第六章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总体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历史定位与理论特色

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历史定位

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基本风貌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理论方法

第二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取得的理论成就

一、从美学切入政治,构建政治哲学的审美之维

二、从政治切入美学,彰显美学的政治价值

第三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局限性及其启示

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局限性

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启示

结语:走向政治与美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追求自由解放是人类最初的,也是最朴质、最真实的梦想。古往今来,为这个梦想探索、奋斗、抗争的仁人志士不可胜数,但梦想仍然遥不可及。直到马克思主义的横空出世,才打开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通道。马克思打开的这条解放之路通往的理想社会不仅意味着通过发展生产力而实现的社会财富的极大涌流,也不仅意味着由于阶级的取消而实现的公平正义,而且意味着审美的实现,因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审美绝不仅仅是闲情逸致的玩赏,而是人的自由本质和创造能力的体现,它的一端连着物质现实的感性生活和感性实践,另一端则指向人类解放的极境。因此,美学与追求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人类解放必然包含着审美之维。
  正是沿着这一思路,20世纪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美学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阵地,美和艺术被赋予了救赎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美学就是政治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政治美学传统在当代得到了进一步发扬。以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特里·伊格尔顿、安东尼奥·奈格里和雅克·朗西埃为代表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承袭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艺术的重视,发掘审美的政治意义和解放功能,同时直面经济的全球化浪潮和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深入思考当代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现象,应对全球化语境下的理论挑战,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政治美学话语。
  詹姆逊在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后现代的艺术、文化被商品逻辑所统辖,无法“再现”资本和后现代空间的全貌,导致认知的困境。他的“认知测绘”通过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现象的深入解读,力图超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呼唤新的美学形式去“测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再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整体结构,进而重塑后现代破碎的主体,唤醒一度沉寂的乌托邦冲动,重燃对未来的希望,探寻建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方案的可能,从而打通人类的解放之路。
  伊格尔顿将审美、艺术与政治、意识形态紧密交织,审美文本的意识形态分析与政治批评融为一体,坚持从唯物主义的视角审视、阐发美学或审美的政治作用。通过文学意识形态理论,他批驳了艺术无功利性的观点,在艺术与政治之间建立了内在的联系,把文艺作品和文艺批评纳入政治实践之中;通过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他阐明了审美发挥政治作用的特定方式,指出审美乃是塑造身体(感性)的政治行动;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张扬了马克思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为超越晚期资本主义现实、实现审美化的生活指明了方向。
  奈格里把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劳动形式的转变相结合,在生命政治语境中重新思考审美和艺术的政治意义。在他看来,在生命政治语境中,审美与资本之间是“在其中并与之对抗”的关系。艺术和美内在于社会生产之中,受生命权力的制约并与之对抗,是反抗资本主义生产的“事件”,也是重塑劳动主体的生命政治行为,推动着劳动者的转变和诸众的形成,并把诸众的反抗聚合为持久的革命,从而导向对资本统治权力的解构。
  朗西埃的政治美学思想与其说是政治与美学的交叉,不如说是二者的融通。在他看来,政治之中存在着感知经验构建的美学,美学之中存在着对感知经验进行划分的政治。作为解放的实践,政治可以视为对感知经验的重构,相应地,作为无利害的快感,审美可以视为对感知经验划分的超脱。政治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两种不同的知识话语之间的关系,而是两种感知共同体的关系,是政治的美学与美学的政治的关系。政治的美学和美学的政治共同致力于对世界的重新布局,打造可见、可说、可想、可做的新天地,实现社会成员位置、身份、能力分配的重构,推动人类自由解放的事业。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随着社会历史变迁和思想潮流涌动而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从审美的角度对人类现实的存在境遇和可能的解放进行的深沉思考。它接受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滋养,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则构成其理论思考的具体历史背景和特殊问题视域。本文着重讨论的四位理论家的政治美学思想既有共同的理论起点又各具特色,涵盖了政治美学的政治基础、斗争领域和斗争方式。在理论方法上,他们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其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并运用微观政治的理论视角。他们的理论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美学切入政治,构建政治哲学的审美之维,把美学与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美学融入政治,拓展了政治研究的理论视野;另一方面,从政治切入美学,彰显美学的政治价值,立足于政治阐释审美的当代境遇并思考审美在人类解放中可能发挥的功能,使政治融入美学,深化了美学研究的理论深度。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理论的局限性,并思考他们在理论探索和现实的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上所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总之,在政治美学的理论视域内,政治与美学紧密地交织,甚至走向统一。政治和美学的统一,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根本追求。人类解放不能缺少它的审美之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