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典文学中“竹”的审美意象
【6h】

中国古典文学中“竹”的审美意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从文字说起

二、诗中竹

(一)竹的审美意象在《诗经》里发生

1.淇奥有竹

2.《诗》在《礼》先

(二)竹的审美意象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成长

(三)竹的审美意象在后代诗歌中发展

1.杜甫与竹

2.唐人与竹

三、文中竹

(一)功利性的竹

(二)故事中的竹

(三)立足于美学意义上的竹

(四)普及开来的竹

四、画中竹

(一)有待发展的竹

(二)苏东坡的竹

(三)郑板桥的竹

五、竹的审美意象的成因

六、一点问题

结 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竹子于中国人的生活、饮食、起居、文化和艺术都有深远的联系,作为中国美学中的审美意象,在世界上更是很具特色的,仅一“竹”字,在《说文解字》那罩就已透出人文意味。这一审美意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诗经》,到魏晋诗赋,再到唐诗宋词,直至明清绘画,一路发展、成长、丰满、成型,最后趋向于固定,一路看下来,可以得到“一花一世界”的感慨,在“竹”这一审美意象罩,几乎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学决定性的非常深远的影响,“以意为美”、“以德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比德为美”等等中国古代传统美学的许多内容在“竹”这个审美意象里无不有所反映和体现,中国古来多少文人画士对这一审美意象的形成和丰满皆有贡献,借此又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人文精神。 周敦颐《爱莲说》有“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关照下的中国美学将一些审美符号和意象固定了意思,使人不再见物本身,而一望之下便生固定联想,“竹”也是其中一个。但文学艺术世界终有自由的特性,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也总有挣脱和驰骋,如苏东坡、郑板桥,就使“竹”又有过新的风姿,并给后人以启迪:审美需有个性参照,创新需有新的发现,文化艺术需要发展,而传统的审美意象也可以生发新的活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