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爱欲与教化——柏拉图教育哲学的一种阐释
【6h】

爱欲与教化——柏拉图教育哲学的一种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爱欲:对美善事物的恒久热望

第一节 爱若斯的神话起源

一、神与人之间的精灵

二、贫乏和丰盈之子

三、在有智慧和不明事理之间追求智慧

第二节 爱欲的本真表现:渴望在美中孕育

一、爱欲渴望美且凭美而育

二、爱欲凭身体生育:指向类的不死

三、爱欲凭灵魂生育:期待个人的永生

第三节 爱欲的最高教诲:追求智慧

一、爱名者通过德行达致不朽

二、爱智者终身爱欲智慧

三、爱欲以善的理念为朝向

小结

第二章 从爱欲看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节 爱欲需要上升:教化的必要性

一、人人欲求幸福

二、哲人爱欲智慧

第二节 教化需要爱欲:教化的可能性

一、爱欲促进德性的产生

二、不平等的爱欲关系为教化的展开提供契机

三、爱欲向往整全

第三节 德性之教:建立感官欲求和智慧爱欲之间的联接

一、欲望与德性的现实对立

二、教化是灵与肉交流的活动

三、做朝向美善的有德者

小结

第三章 爱欲的启迪:教化的中心使命——以苏格拉底对阿尔喀比亚德的教化为例

第一节 哲人作为教师:苏格拉底的爱欲

一、苏格拉底的出身:石匠和产婆之子

二、苏格拉底的天命:对他人爱欲的启迪

三、以阿尔喀比亚德为教化的对象

第二节 苏格拉底对阿尔喀比亚德爱欲的引导

一、建立教育关系

二、从关心身体与财富到关心灵魂

第三节 教化的结果

一、当下结果:阿尔喀比亚德开始关心正义

二、情感结果:阿尔喀比亚德对苏格拉底产生爱慕

三、省察结果:阿尔喀比亚德感到羞愧

四、最终结果:苏格拉底“败坏青年”

第四节 教化的艰难

一、爱欲只能被引导

二、天赋不等于德性

三、灵魂的操练是一生的事业

小结

第四章 在对话中彰显爱欲:教化之路

第一节 苏格拉底以对话行教化

一、从“理智独自’’到“对话”:自然哲学家向哲人的转向

二、从宣讲到对话:智者与爱智者的异同

三、从常识出发引导爱欲上升

四、通过反讽式对话引导爱欲上升

第二节 柏拉图对话的教化内涵

一、受教于苏格拉底

二、把苏格拉底的教诲带入当下

三、对话文体在爱欲引导中的优势

四、柏拉图的对话期待真正的读者

第三节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自我教化

一、阅读柏拉图对话以引导自我爱欲

二、在对古希腊的持久回望中进行德性教化

小结

结语 朝向苏格拉底:在自我省察中过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教化是对人德性的培养,但现代教育日益把人功能化从而遗忘了自身的教化功能。我们有必要回到古希腊,重申“知识即美德”,重拾教育的教化功能。在阐明柏拉图教育哲学对人的教化的同时,我们有必要从对善之理念的形而上学思考转向对爱欲这一人之基本内驱力的关注,把人从过度理智化中解脱出来,回到生命的本源,以柏拉图的爱欲述说为基础,看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本文首先考察在柏拉图对话中对爱欲的描述。苏格拉底从爱若斯的神话起源谈起,从爱若斯是神与人之间的精灵、是贫乏和丰盈之子牵引出爱若斯的哲人象征。哲人意识到自身的匮乏与无知,因此终身渴望丰盈和智慧,以最高的可能性完善自我;同时爱若斯凭美而育。人们渴望在美中生育以致不朽,凭身体也凭灵魂。凭身体生育是普遍人性;凭灵魂而育则是谋求灵魂卓越的表征,而爱智慧是爱欲的最高显现,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师生一起爱欲智慧,老师在引导学生爱欲智慧时实现自身对智慧的爱欲。加之人对不朽的永恒追求,爱欲就是对美善事物的恒久热望。
  既然爱欲是对美善事物的恒久热望,教化就是要激发爱欲以使人有德性。一方面人们常把欲望当成爱欲,追求凡俗的幸福。这是人之常情,但却无法体现人对灵魂卓越的追求,因此爱欲需要上升,这是教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爱欲以欲望为底色,它建基于身体之爱的生命本源,因此爱欲为教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启迪与引导爱欲是教化的中心使命。
  接下来,论文考察了苏格拉底对阿尔喀比亚德的具体教化过程。作为教师,苏格拉底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教化使命,他在对他人的教化过程中实现着自身对智慧的爱欲。即使阿尔喀比亚德天资聪颖,充满政治爱欲,但苏格拉底并未能使其走上德性教化之路,最终苏格拉底却以败坏青年罪被处死。这充分彰显了教化的艰难:爱欲只能引导无法强迫;有天资不代表有德性;灵魂的操练是一生的事业。对阿尔喀比亚德教化的失败无损于苏格拉底作为伟大教师的形象。因为苏格拉底作为教师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对年轻人实际的爱欲引导过程中,更表现在苏格拉底以对话行教化的过程之中。
  作为教师的苏格拉底不同于独自沉思的自然哲学家,也不同于以为自己有智慧而把智慧宣示与人的智术师,他终其一生在十字街头以对话行教化,从常识出发,不断以反讽式的劝勉省察人们认识自我、爱欲智慧、过美好生活。苏格拉底对母邦的教化是在柏拉图对老师的回忆中显现的。柏拉图的对话生动再现了老师的形象,他把老师的教诲带入当下,让教化过程充满了生机。柏拉图对我们的教化充分显现了他作为哲人教师的审慎;同时柏拉图对话也期待着真正的读者去亲近它,进行自我教化,在对古希腊所代表的教养性教育的回望中省察自我,引导我们自身的爱欲。
  柏拉图,这位充满爱欲的古典哲人,不仅把爱欲呈现为人身上不完满性的贫乏信号,同时也把它呈现为生产性的礼物。他探索了存在于具体的人的爱欲与对善好事物的爱欲之间的张力,并让此张力通过苏格拉底以对话行教化充满爱欲的一生来显现。师虽逝而教不息。让我们通过柏拉图的对话,朝向苏格拉底,在自我省察中过美好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