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闲情偶寄》中戏曲美学的大众化追求
【6h】

论《闲情偶寄》中戏曲美学的大众化追求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李渔的生平及《闲情偶寄》简介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文写作缘由、写作意义及写作目标

第一章贴近平民生活的戏曲题材与风格特色

第一节反映人生百态的创作题材

一、关注“爱情”:才子佳人的故事模式

二、关注“社会”:反传统与颠覆权威

三、关注“真”“善”:反映现实与教育意义

第二节娱乐大众的喜剧风格

一、“重机趣”的戏曲效果

二、插科打诨营造的笑料

三、喜剧性的全面渗透

第三节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一、“本色”思想的外在表现

二、音韵与曲律的和谐美

三、别具一格的个性化特征

第二章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戏曲结构

一、统摄全篇的“主脑”意识:观众认同感

二、条理清晰的“忌繁”思路:审美直观感

三、剧情合理化的“针线”脉络:大众心理预期效果

第二节与观众互动的格局构建模式

一、家门与冲场:激发大众兴趣的戏曲开端

二、出脚色:为观众服务的角色体制

三、小收煞与大收煞:迎合观众心理需求的戏曲结尾

第三节迎合观众审美思维的戏曲结构安排

一、便于“奏诸场上”的戏曲叙事结构

二、“奇”中存“常”的情节设置技巧

第三章“专为登场”服务的导演及表演体制

第一节以舞台为中心的表演模式

一、“授曲之道”的熏陶作用

二、“选剧”与“变调”者的艺术再创造

三、“教白”的奥妙与技巧

第二节为观众所认可的优秀演员的修养

一、修容点染之必要性

二、“习技”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三、涤除戏场上的“恶套”

第三节导演及表演理论建构的大众化意义

一、完成戏曲的“日常”功能与“文化”使命

二、大众化追求与“媚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对李渔的生平事迹进行简单交代,再对《闲情偶寄》一书作概要式介绍,其次阐述本文的写作缘由及意义,并简要总结国内与此题相关的研究著作与学术论文,最后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第一章主要从反映人生百态的创作题材、娱乐大众的喜剧风格以及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三个方面探究李渔的戏曲是如何贴近平民生活的,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定位在“大众”的基础之上,创作出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作品。第二章主要从“结构第一”的大众审美考量、与观众互动的格局构建模式以及符合观众审美思维的戏曲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李渔是如何构建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戏曲结构的。李渔为满足大众的审美喜好与审美情趣,非常注重对戏曲结构的构建。合理且新奇的戏曲结构可以令观众收获惊喜的审美享受。第三章主要从以舞台为中心的表演模式、为观众所认可的优秀演员的修养以及导演及表演理论建构的大众化意义三个方面探寻李渔“专为登场”服务的导演及表演理论。他的导演论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独创性,是李渔对戏曲美学的大众化追求中最突出的部分。结语部分,是对李渔《闲情偶寄》中戏曲美学的大众化追求的意义与价值的阐述。

著录项

  • 作者

    黄兆楠;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艺术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林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戏剧艺术;
  • 关键词

    闲情偶寄; 戏曲美学;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7:5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