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对现代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启示
【6h】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对现代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中国历史研究法》研究

1.2.2“教育历史研究方法论”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具体内容

2.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简介

2.2《中国历史研究法》的理论内涵

2.2.1 新民论

2.2.2 社会发展论

2.2.3 趣味美论

2.2《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体系

2.2.1 界定历史的概念

2.2.2 确定历史研究的目的

2.2.3 界定历史研究的范围

2.2.4 确定历史研究的主体

2.2.5 端正历史研究的态度

2.2.6 历史研究的的基本素养

2.2.7 历史研究的思维模式——系统

2.2.8 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3章《中国历史研究法》与现代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比较

3.1 比较的对象、理由、目的和维度

3.2 比较的详情

3.2.1 信念:科学、人文、美和历史唯物主义

3.2.2 目的:供人资鉴、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3.2.3 思维模式:系统科学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和辐合一分散思维

3.2.4 框架:六维度、五维度和三维度

3.2.5 步骤:“三步”和“四步”

第4章《中国历史研究法》对现代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启示

4.1 理论内涵的发扬

4.1.1 个性圆满发达之人——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灵魂

4.1.2 趣味人格——教育历史研究者的生命内涵

4.1.3 社会发展论——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4.1.4 心理分析——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中新的分析途径

4.2 人、真理、美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而不同的信念

4.3 不同层次目的的整合

4.3.1 教育历史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3.2 整体研究、问题研究和探寻规律的结合

4.3.3 多元的具体目的:借鉴、预测和检验

4.4 开放的思维和严谨的态度

4.5 对完善教育历史研究方法框架的建议

4.5.1 以基本概念作为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

4.5.2 以范围圈定教育历史研究方法

4.5.3 教育历史研究者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4.6 对做好每一步骤的建议

4.6.1 培养个性圆满发达之人——确立课题的根本依据

4.6.2 根据问题的性质全面搜集不同类型的史料

4.6.3 基于对人性的理解的基础上有根据地鉴别史料

4.6.4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史料

4.6.5 撰写结构严谨而具有美感的教育历史研究报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回归学术传统是教育历史研究方法论研究领域新近出现的发展趋势之一。论文是从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论入手,以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为载体,探索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体系的一种新尝试。
  通过内容分析发现,《中国历史研究法》具有丰富和深厚的理论内涵,其中包括新民论、社会发展论和趣味美论等。新民论是阐述历史研究的目的的理论,社会发展论是阐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趣味美论构建了一类包含情感、活力和自由,崇尚生命和生活之美的理想人格。《中国历史研究法》还具有一套值得借鉴的历史研究方法体系,它包括: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界定了历史的概念,并以此统帅历史研究方法体系;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论述了历史研究的目的,使历史研究具有操作上和理论上的方向;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界定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可以作为有益的参照;确定了历史研究的主体及其应具备的素养,可以作为历史研究者及其培养机构提高研究者素养的依据;具有一套系统的思维模式和原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直到现代还为学者们所运用和提倡。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现代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体系具有不同于《中国历史研究法》的特点,包括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五维度的框架和“三步”的步骤。西方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体系具有不同于上述二者的特点在于科学与人文的信念、辐合一分散的思维模式、二维度的框架和“四步”的步骤。二者都有值得坚持和吸收之处。我们要做的是结合三者方法体系的优点,建立一种更为完善的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体系。论文最后提出了建立新的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体系的初步建议:建议发扬《中国历史研究法》的理论内涵,夯实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建议坚守和而不同的信念,使教育历史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建议整合多元的教育历史研究目的,使之具有从一般到具体的层次性;建议借鉴不同思维模式的优点,倡导开放的思维;建议以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为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建议将历史研究者的素养纳入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体系;建议借鉴西方通过“四个步骤”研究教育历史,灵活采用传统的、现代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